找到相关结果约20356条,用时0.13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转向“带动三农”。城乡二元经济差异是约束江苏经济均衡增长的关键,必须加强城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扩散带动。要着力推进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扩散带动作用,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尽快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
    2009.02.17 14:33:00
  2. 就业。   所以,政府应明确规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已经返乡的农民工,也要鼓励他们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财政补贴中小企业就业。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常用的一种解决就业的方法。以法国为例,中小企业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
    2009.02.17 15:13:00
  3. 这一次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且措施比较具体,一号文件提出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抓住了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将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扫除障碍。五是积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为了提升县域经济活力,中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
    2009.02.17 15:19:00
  4. 疯牛病和猪蓝耳病的发生和传播应该为人类敲响警钟了!   现在中国农业已经变成粗放式的业余农业,外出打工倒变成农民的主业。大部分农村的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造成雨水少则旱,雨水多则涝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贫瘠和板结...
    2009.02.17 15:23:00
  5. 越小越有效,但实际上还必须考虑政治意义和省级之间的相对平衡。综合考虑这四个因素,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   继续发挥城市支持和带动农村的作用将面临新难点   难点之二是发挥城市作用问题。1983年全面试行的“市管县”体制,对于密切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曾经起着巨...
    2009.02.18 11:05:00
  6. 一、“渐进式改革”显示优点 我国的改革从总体上说,从改革的大战略说,是渐次推进的,是一步一步地“渐进式”推进。 拿农村的改革来说,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悄然搞起了包产到户,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冲击,从此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党中央支持和积极...
    2009.02.18 14:11:00
  7. 定,首先在江苏省试点,随后在全国试行。实行市管县体制,是为了打破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管县体制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形式。市管县体制的实行对于增强大中城市实力...
    2009.02.19 09:52:00
  8. 品券,可以说到房屋券、教育券、医疗券等政府帮助低收入者的办法。最近,有专家建议建立房屋银行,面向在城市有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对其在农村的房产进行合理评估作价,发给相应价值的房屋券。实施房屋券制度,有既提振住房消费,又帮助农民的意义。这是一个有创新价值的建议。但我说...
    2009.02.23 10:32:00
  9. 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而去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又加重了这种影响并使它很现实地摆在政府面前。      农村的落后与“市管县”体制有直接关系      中国的县制有两千多年历史。县是政府最基本也是最基层的行政单元。目前的“市管县”体制是从19...
    2009.02.24 10:43:00
  10. 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完善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同时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乡镇站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站点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
    2009.03.07 16:1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