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7条,用时0.03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调来的“国宝”,包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金盆、来自内蒙古陈国公主墓的匈奴鹰形金冠饰。   金印金册:嘉庆所赐,成道光称帝最大筹码   嘉庆十八年清王朝风云突变。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200多教众在太监内应下,由东、...
    2013.10.28 08:41:00
  2. 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调来的“国宝”,包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金盆、来自内蒙古陈国公主墓的匈奴鹰形金冠饰。   金印金册:   嘉庆所赐,成道光称帝最大筹码   嘉庆十八年清王朝风云突变。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200多教众在太监内应下,...
    2013.10.28 08:48:00
  3. 灯、铜豆等,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隋炀帝墓的发掘,对于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运河申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2013年国...
    2013.11.17 08:40:00
  4. 磨等,陶俑有牛、马、猪、羊、骆驼、双人首蛇身俑、文官俑、执盾武士俑等,部分陶器有彩绘;瓷器有青釉辟雍砚1件,造型精美;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
    2013.11.18 10:15:00
  5.  萧后腐蚀凤冠   有望借鉴西安案例成功修复   在拍摄珍贵文物的同时,摄制组更倾向于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萧后墓中出土了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但由于年代久远,已严重腐蚀,不复当年的华美。考古人员表示,2010年,中德两国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曾历时一年半...
    2013.11.22 14:08:00
  6. 限公司杜梅经理那里借到了一套汉服。   这是一套金色的汉服,袖子既大且阔,领子和袖口除了朱红衬边,还有镂空刺绣的牡丹花纹。头顶金色的冠饰有雕刻出的凤纹。金色和朱红在古代基本上是帝王的象征。   江湖救急 情暖人心   送衣   (特别鸣谢:江南大学吴媛媛老师,学长的朋友,...
    2013.11.27 08:56:00
  7. 磨等,陶俑有牛、马、猪、羊、骆驼、双人首蛇身俑、文官俑、执盾武士俑等,部分陶器有彩绘;瓷器有青釉辟雍砚1件,造型精美;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
    2013.11.28 15:18:00
  8. 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其中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
    2014.04.09 17:20:00
  9. 再现了古人将稻谷磨成面粉的场景,见证了萧后喜吃五谷杂粮。   由于墓志风化太严重   由复制品代替展出   对于很多人想看到墓志和冠饰,薛炳宏表示,隋炀帝墓里出土的墓志由于风化太严重,此次展览将由复制品代替展出。   萧后墓冠饰亟待修复   采用文图形式展出   萧...
    2014.04.16 10:10:00
  10.   鹰形金冠饰,战国。鹰形冠顶高7.3厘米,重192克,冠带直径16.5—16.8厘米,重1202克。质地:金,其中鹰头部及颈部为绿松石。内蒙古博物院藏。  1972年冬,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的村民们在茫茫沙海中发现了一批极其珍贵的匈奴人的金银器。这批金银...
    2014.04.17 14:22:0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