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9条,用时0.02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焦点问题,就此引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变革趋势。晚清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到冯桂芬的“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关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2009.05.27 15:53:00
  2. 论来自于他的亲身实践,1862年,他到上海与外军一接触即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冯桂芬坦率地承认中国“实不如西洋”,他的“人天弃才不如夷,地天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言论摹刻出中西交锋机缘下官僚士大夫的危机意识...
    2009.09.29 13:13:00
  3.   [4]王韬.弢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   [6]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80.   [8][美]阿...
    2009.12.01 16:43:00
  4. 代科举制中遴选出的人才,有状元、进士、举人和翰林等。本次展览中状元身份的有两位,梁耀枢和张謇;授翰林职的有刘统勋、夏同善、华亭、冯桂芬、梁耀枢等。整体来说,这批作者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他们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诗、文、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出的这批书画作者,...
    2010.05.19 10:31:00
  5. 可以说,与周围的古镇相比,木渎的古镇游起步稍晚。 保护修复那几座园林老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榜眼府第是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所筑,后来办了化工厂、饮料厂,修复前已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差一点被夷为平地。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
    2011.10.10 10:13:00
  6. 下手,而积极创办测绘学校,“测算即用西法”,中国最早的地图测绘学校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则聘有日本和德国教习。为引进西方测绘理论和绘图技术,张謇、邹代钧、冯桂芬、康有为等知识分子纷纷组织地理学会、地图学会,给予支持。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日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13.09.12 09:03:00
  7. 以增强引进的自觉性、克服借鉴的盲目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引进与借鉴西方史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迷失中国史学家的“主体意识”。恰如冯桂芬所言,学外国应当是“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这种心态与气魄,亦应为当代中国史学家所拥有。我在主编六卷本《西方...
    2015.04.09 08:06:00
  8. 元素巧妙结合起来,该组宣传画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肯定。   据了解,该组宣传画以木渎当地的12位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先贤冯桂芬、吴宽、泰伯、梁鸿,沈德潜、李根源、韩世忠、孙武,范仲淹、范成大、伍子胥、印光法师的名言警句,分别对应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2015.05.26 16:35:00
  9. 员是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他们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经历局限,单靠他们是无法掀起洋务运动高潮的。但是他们的幕僚如郑观应、冯桂芬、薛福成、郭嵩焘等,懂西语、通洋学、擅长和洋人打交道,是洋务运动的宣传者、鼓吹者和实践者,这些幕僚以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洋务知识影...
    2016.01.12 09:02:00
  10. 员是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他们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经历局限,单靠他们是无法掀起洋务运动高潮的。但是他们的幕僚如郑观应、冯桂芬、薛福成、郭嵩焘等,懂西语、通洋学、擅长和洋人打交道,是洋务运动的宣传者、鼓吹者和实践者,这些幕僚以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洋务知识影...
    2016.01.12 09:02:0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