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用时0.07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可见,制度技术完全被一套心性理论所取代,而这种心性理论,又缺乏可操作的基本尺度,其结果是数千年来冤狱不断,出入人罪盛行。当这种没有基本规范可循的原心论罪,被国民被迫地或者不知不觉间普遍接受之后,就形成了所谓以空头教化为基本程式的礼教,从而产生了...
    2010.08.27 15:20:00
  2. 盘赌:所有人都可能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被逮捕——农民、工人和党的官员均不能幸免。”当法治精神被玩弄、司法程序被丢弃、审判完全变成出入人罪的工具时,法律其实已毫无意义,有法与无法、良法与恶法已经无法区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2015.01.22 13:47:00
  3. ”樊杉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连续6年,全院反贪立案数、在全市反贪污贿赂工作评比都名列第一。   “办案要办铁案,数量要服从质量,不能出入人罪。”刘文胜说,这些年,起诉案件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超过90%,从未发生冤假错案。   何为“出入人罪”?记者发现刘文胜用了一个新词。“就...
    2015.06.15 07:10:00
  4. ”樊杉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连续6年,全院反贪立案数、在全市反贪污贿赂工作评比都名列第一。   “办案要办铁案,数量要服从质量,不能出入人罪。”刘文胜说,这些年,起诉案件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超过90%,从未发生冤假错案。   何为“出入人罪”?记者发现刘文胜用了一个新词。“就...
    2015.06.15 10:09:00
  5.  刑法与生命紧密相关,《论语》中孔子便指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为了保证案件能得到正确、公正的处理,防止错杀滥杀错判以及出入人罪,历朝历代都要求司法官依法裁决,由此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司法官在判决时,必...
    2015.07.30 09:59:00
  6. 决产生“打官司难”、“打官司贵”、“吃了原告吃被告”、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案谋私、案件积压、久拖不决、执行难、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出入人罪等司法专横和司法不公的体制、机制和程序问题。“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司法“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就难以实现。也可以说,凡是司法...
    2015.11.05 08:46:00
  7. 决产生“打官司难”、“打官司贵”、“吃了原告吃被告”、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案谋私、案件积压、久拖不决、执行难、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出入人罪等司法专横和司法不公的体制、机制和程序问题。“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司法“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就难以实现。也可以说,凡是司法...
    2015.11.05 08:46:00
  8.  司法问责制度,根本上是为了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那么,万一案子判错了,怎么办?中国古代主要有同职公坐、援法断罪、违法宣判、出入人罪、淹禁不决等五种情况,分别论罪。其中,最突出的是“同职公坐”责任。   所谓“同职公坐”,是指所有参与具体办案的人员,在判决书上均...
    2016.03.24 16:04:00
  9. 的案件都被适用该条款定罪,本案也是如此。   刑法“罪刑法定”原则内涵的法律精神,即刑法规范必须具有明确性,以防止罪刑擅断,随意出入人罪。据此,对刑法第225条第4项绝不能随意解释和适用。最高法在谈到指令本案再审的理由时明确指出,刑法第225条第4项是在前3项明确列举的基础...
    2017.01.04 09:31:00
  10. 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出入人罪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中道。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
    2017.07.17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