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注重社会道义,强调社会责任,更多地考虑社会分配的公正性,具有自愿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其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平和集体福祉的责任。博爱、给予、利他、济世是志愿文化的道德情怀。志愿文化的核心志愿精神,起着重要...
2009.04.22 14:41:00
-
的研究存在着一种把制度加以抽象化的弊端;二是将人与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摒弃单纯研究制度或单纯研究人的割裂式的研究模式;三是对经济学中利他主义存在的原因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从而解决了“斯密问题”的争端,弥补了以往经济学对利他行为解释的缺陷。
客观存在的利他行为如果用“制度...
2009.08.06 11:22:00
-
作完成得很镇定。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是他的意志力在发挥作用。
什么精神?就是对社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有担当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利他主义精神。
这一个伟大时刻的发生,我觉得跟两方面有关系,一个是这位司机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他有岗位意识,有责任意识;另一个就在那一瞬...
2012.06.04 09:01:00
-
作高绩效、管理高境界、文化高品位”为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地税特色的蓝莲花组织文化,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存心养性”、“敬天爱人”、“利他主义”等心性管理核心内容融汇入全系统税务干部的思想意识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莲花组织文化品牌。
三是建立良好的目标激励机制。我们...
2012.11.13 16:36:00
-
相比,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并没有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强、家庭贡献加大而同比上升。遵照传统的从父、从夫居习俗,农村女性秉持的是利他主义精神,最终,农村妇女往往是贫困家庭中的最贫困者,贫困因此具有了性别差异。
农村扶贫减贫政策的性别中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
2012.12.28 15:24:00
-
教养也必须从一个人的言行去察觉、推测和判断。“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彻底了解自己的志向,爱惜生命,领悟生活要比只求生存重要……根据利他主义的原则,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社会人。 ”
究其内涵,李珀将教养概括为品德伦理、美学涵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四个方面,而谈及“品德...
2013.05.28 10:34:00
-
一种生活方式,进到城里来,其实这远远不够。”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说,城镇更重要的功能是承载一个有契约观念、法制观念和利他主义倾向的“市民社会”,这就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中产阶层的培育、文化自觉的形成,构建一个具有同一理想价值的社会共同体,由此才能真...
2013.09.25 09:13:00
-
当下,由于大环境影响,职业道德危机比较严重,像食品、医疗、环保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需要学习道德模范利他主义的高尚品德,时时警醒自己,做到独善其身,以“慎独”态度严格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独善其身,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同...
2013.10.08 09:07:00
-
个高度组织化的网络社会。现代国家治理则日渐从等级科层制走向平面型的协调网络,由重视正式关系和政治体制的内部要素,转而兼顾以团结、利他主义、互惠和信任为核心特征的非正式社会网络关系,网络治理模式成为现代社会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治理制度理性化。制度是社会的基...
2013.12.06 10:47:00
-
是主流思维。
程勇的思维,当属主流。
他说公益精神是一种托克维尔所说的“心灵的习惯”,是伴随着有组织的参与志愿活动而产生的利他主义精神。如果将公益精神与雷锋精神放到一起思考,他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雷锋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国家建设过程中形成...
2014.02.24 1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