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总结起来,孩子现在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来面对错误,其实都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的形成能从孩子的家庭、学校生活中找到长期的刺激源,那就是家长朋友们和老师们。也就是说,孩子会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实决定于家长和老师对待孩子错误的处理方法。   知道形成原因后,我们...
    2013.12.16 14:09:00
  2. 细阐述。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阐明了两性在情绪表现、情绪管理方面的差异。同时,结合社会高速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情绪压力问题,介绍了“与刺激源暂时分离法”、“微笑法”、“减少解释并提升执行力法”、“角色责任认知法”、“增加业余爱好法”、“角色转换法”6种迅速调整情绪的办法...
    2014.06.18 16:54:00
  3. 确有效的解压方式。大多数涉毒型女犯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均处于较低的位置,心理障碍倾向突出,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普遍较差,一旦出现刺激源时,往往会选择自杀、自伤等过激行为;缺乏独立性,行事不计后果。大多数涉毒型女犯行为被动,表现出害羞、退缩、拘谨和不安倾向。喜欢寻...
    2016.07.26 08:54:00
  4. 我的反应 。”   第一个空格,填写的是客观的刺激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它是一个客观的刺激,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激的刺激源”。当前,这个“刺激源”主要指的就是疫情实时的动态以及有关的事件——确诊、疑似、死亡、治愈的人数,被隔离,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被改...
    2020.03.03 1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