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过去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多前辈大师的丰富学识和他们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以他们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奖掖后进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被学界同仁尊为楷模。虽然老一辈...
2009.03.08 12:01:00
-
但却会使社会陷入混乱纷争,于是“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论》)对于如何由乱而至治,荀子一如前辈儒者,将礼义作为克定乾坤的关键。不过,荀子从人的群体特性,提出发挥礼之社会功能的新机制——分(fēn),也就是分别、区分,“使有贵...
2009.04.09 13:58:00
-
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31]这是确实的。比如《古文尚书》当作“伪书”,这虽是古史辨派的前辈造成的冤假错案,现代学者已有许多著作和论文进行辨正⑥,但学术界的各种媒体仍不敢报道,不敢转载,不敢摘引,他们要观望,要慎重。听说...
2009.04.28 12:55:00
-
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改造中国社会、推动历史进步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学习“五四”前辈们的科学态度与观点,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社会思潮,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2009.05.11 10:08:00
-
口碑形象展开。乡村和地方选区重前者,都市选区重后者。乡村和地方选区富于传统色彩,重人情世故。参加选举的候选人从父辈、祖辈或是党内前辈手中继承地盘,甚至有人为此甘愿作他人养子或入赘当上门女婿,为占据地盘挖空心思。地盘还需时时经营,参选人以及当选议员平时就要花重金...
2009.05.25 15:02:00
-
他们产生远离文学“浑水”的想法,因为互相攻讦极易形成圈子和帮派,这与文学作为光辉的价值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我是受惠于家乡文学前辈指路的人,按理不应该说这些风凉话,事实是很多人忽视了抽象评论的话语压迫的危害,虽然很多人采取了不与之为忤的姿态,这样的消极思想同样...
2009.06.12 10:19:00
-
关键词:九品中正制;社会教育;衰微;门阀士族
九品中正制作为魏晋南北朝时一种重要的选举制度,一直备受学界的广泛关注。史学前辈也多从门阀政治、选官制度等角度对其渊源给予了深度探究。然纵观九品中正制发展演变的历程,笔者感到,做为选举制度本应与社会教育发展之程...
2009.06.19 11:06:00
-
圣陶的信。叶的信和日记亲切有味,对马的儒者气象和诗学造诣赞美有加,作为史料,成书时我会引述。我个人当然也很尊敬叶圣老,他是淳厚的前辈,但遗憾的是,他也未能懂得马先生。其实当时没有谁赞成书院像他那样办法。可是时过境迁,是非经久而论定,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会觉得...
2009.06.26 10:15:00
-
二十多年来,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观念,都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习惯和传统。什么叫习惯?习以为常,不自觉地遵守。什么叫传统?前辈、前任留下来的做法。不论习惯也好,传统也罢,都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力量,不是一言一语就能消掉的。
有些同志不是不了解科学发...
2009.06.29 19:07:00
-
然而他却把功劳归于编辑“题目出得好”,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一大特点: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别人,看人也总是先看到别人的优点。
——对他的前辈学人是如此,比如他在许多文章中,都满腔感激地怀念着胡适之、汤用彤等先生;
——对与他同时代的大师是如此,记者就曾多次听他盛赞许国璋...
2009.07.17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