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的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优化全省空间开发格局。根据不同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发展结构和目标,引导苏南地区转移占地多、能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引导苏中地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引导苏北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项目的投资强度、产...
2009.03.09 13:48:00
-
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为载体,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挂钩协作局面已经形成。
4、优化产业结构,搞好产业转移。为了将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和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地区转移,促进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省委、省政府从90年代开始,就有意识地将苏南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
2009.03.09 14:19:00
-
型,有人认为,当年日本的产业转移,由亚洲四小龙承接,亚洲四小龙后由东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中国现在如果进行产业升级,就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驱赶到越南等邻国去。但我们不要忘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雁阵模式完全可以...
2009.03.17 15:13:00
-
政策。除了推出以4万亿元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外,一些旨在减轻企业负担或者扶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文件也陆续发布。
———“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用,这是一个很新的提法。由此,我们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作用作重新...
2009.03.19 09:56:00
-
业对就业增长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这给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障碍。现在的情形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遭受重挫,虽然IT、网络、通讯等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显著,但作为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
2009.04.02 13:09:00
-
力。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造福人民群众上。比如,在产业选择上,既重视发展技术、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又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重视劳动与技术紧密结合型的产业发展,努力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解决好扩大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问题;在发展路径上,鼓励以富带贫走共同...
2009.04.02 13:14:00
-
的就业政策:一是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二是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手段,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三是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就业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四是鼓励非营...
2009.04.22 13:43:00
-
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关键是完善经济发展结构和收入分配体制。
1、财政政策应引导产业结构在地区之间的梯度转移。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不仅不符合生产要素禀赋决定的分工要求,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就地就业,不利于地方经济...
2009.04.27 10:00:00
-
制造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为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文化支撑和文化动力。文化产业不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为社会高层次人才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引导,文化产业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三、提...
2009.05.08 16:44:00
-
投资直接拉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能够部分扩散到钢铁、水泥、建材、电气设备等上游工业企业,而原先出口需求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无法直接受益,多数行业在这个需求结构切换的过程当中并不能显著改善其行业景气度,因此往往出现总需求企稳,但就业形势却依然紧张。...
2009.05.11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