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回答也不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阳货》...
2009.04.09 13:58:00
-
论中提出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或者叫“底线伦理”。为此,在闭幕会上发表了一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各民族文化中都有与此相同或相似的理念,它可以被视为道德金。该《宣言》列举了一些宗教和思想家的思想中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2009.05.04 10:48:00
-
共同的需要,产生一些共同的价值关系、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所以,不同文明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也会产生相似的价值观。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的孔子提出来的,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教义中,也有相似的道德要求。
承认价值的共同性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
2009.05.27 15:16:00
-
人。一个传承了历史文化精华的民族,就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当儒家文化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被大家普遍接受了,人人都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都自觉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个社会就清风遍野,阳光普照,人人精神爽朗。
在这个充满着正义的社...
2009.07.09 15:12:00
-
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孔子和老子早已是历代欧洲哲学家们心中伟大的思想家。今天人们看到,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1954年生,江苏江宁人,198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职...
2009.07.17 09:52:00
-
能干扰现实社会新“伦理观念”生长和新道德意识形态建构、因而可能沦为妨碍现实社会道德进步的内在根由。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为例,其...
2009.07.27 11:10:00
-
第四,应对金融危机,就要弘扬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包容气度。“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
2009.07.31 17:36:00
-
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义”。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孔子的“仁”是“视人如己”的道德关怀。孟子的“义”是“义者宜也”,“义者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 ,...
2009.08.05 17:06:00
-
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孔子思想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思想对人对事都能持宽容的态度。中国的传统是“有容乃大”,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又处于统治地位,...
2009.10.10 11:12:00
-
为,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人可提供四个字:对自己要“束”,即约束,一个人的修养是从自我约束开始的;对别人要“恕”,即宽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物质要“俭”,即节俭,在当前的环保思潮中,这一点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就是“敬”,即敬畏。
此外,傅佩荣还就中国国学的发展、研...
2009.11.17 1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