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改革的大战略说,是渐次推进的,是一步一步地“渐进式”推进。
拿农村的改革来说,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悄然搞起了包产到户,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冲击,从此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党中央支持和积极引导农民的改革,但没有下令立即在全国全面推行,没有搞“一刀切...
2009.02.18 14:11:00
-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原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格局内,允许农村个别地区实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允许少数个体经营者的存在。第二阶段,从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到十三大之前。突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在以公有制为...
2009.02.18 14:28:00
-
了贸易和直接投资,亚洲已经在摸索独自的金融合作,这不是来自“理念”或“亚洲价值”,而是来自经济自身的发展需要,类似于中国农民的“包产到户”。早在1997年,日本提出过“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构想,建议筹资1千亿美元,日本出500亿美元,给受国际投机基金攻击的会员国提供...
2009.04.13 14:30:00
-
这个问题也不容易,也需要探索、也需要思考、也需要解放思想。比如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咱们农村改革首先开始兴起,农村改革干什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后来正式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怎么认识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很不容易,因为当时的思想认识还有待于解放,不解放很多...
2009.06.17 10:56:00
-
真成了宫廷政变了。”现在我们都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殊不知就在这次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规定:“不许包产到户”,十一届四中全会才前进了小小一步:“不要包产到户”。实践之履在艰难前行。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
2009.07.27 10:56:00
-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带领农民首先实行包干到户,冲破了集体经营的束缚和禁区。随后几年经过安徽和多个省份基层党组织的实践,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发展成效,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方式,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能够极大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符合现阶段...
2009.07.28 14:16:00
-
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基础。
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把一些原已存在的民间智慧合法化,并通过政策给予承认和保护。如“包产到户”,这一民间实践最早出现在1956年浙江省温州地区永嘉县。1957年夏,温州各县有1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但随后受到批判。1978年春...
2009.08.26 15:20:00
-
一个生产彩色显像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陕西显像管厂正式投产。
1982 年
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月2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2009.10.12 11:35:00
-
么时候就顺利。
三、体制边缘的革命:中小企业与中国模式
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从农村开始的,具体讲是从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一路走来的。但这个路是很不平坦、很不顺利的。当初小岗村包产到户,一下子在北京各大机关、各大研究机构掀开了锅,人们都在议论这个问题...
2009.10.14 11:52:00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传统公有制形式的突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继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为劳动者集体所有,农民个人获得了直接支配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所有权,即“交够国家的,...
2009.10.21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