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83条,用时0.01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方法。我们并没有一下就制定退休制度,而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建立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交替过渡的组织形式,经过了十年时间,到1992年的十四大,才作出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的决定,实行退休制度。实践证明,采取渐进方式解决老同志的退休问题,使干部制度得到完善,很稳妥。 从...
    2009.02.18 14:11:00
  2. 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继就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四...
    2009.03.08 12:03:00
  3. 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后,全党兴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党的组织工作主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形势,主动适应把中国...
    2009.03.08 12:06:00
  4. 层的注意。1994年起,乡企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不变的“苏南模式”去应付变化了的国内外市场,受挫便为必然。1993年党的“十四大”后,推进市场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取向,国外竞争者也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家的政策鼓励使个体私营的发展环境空前宽松,国有...
    2009.03.09 15:18:00
  5. 到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灵敏性,也认识到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与负面效应。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时就需要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同时,也强调指出“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
    2009.04.01 09:16:00
  6. 为“待业登记”,所有的城镇无业者都必须首先到政府劳动部门去登记,处于等待期的劳动者即登记为“待业”。   但是,随着1994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不再统一分配和安置,企业和劳动者开始进行双向选择。于是,1994年将“...
    2009.04.09 11:37:00
  7. 误的做法就是只迷信其中一方,让两者互相排斥。   “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内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是十四大确立的,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除了货币金融、财政税收,还包括国家计划。十四大报告明...
    2009.04.27 10:04:00
  8. 增长必然导致军事力量的增强。当时,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重点在于宣扬中国对东南亚国家造成“威胁”。      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胜利召开,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上升,社会主义政权日益巩固,引起了美国国内一些战略人士的担忧。1992年10月...
    2009.05.13 10:10:00
  9. 治理模式的延续,它们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国家治理的独特性。      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至20世纪90年代末,原有的社会问题在逐渐得到解决,但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效也开始释放出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之...
    2009.06.02 14:09:00
  10. 十二大用了一句,叫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而十三大则使用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十四大报告号召 “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到十五大,标题里面就使用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六大当时也还是继续称“...
    2009.06.17 10:5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