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11条,用时0.0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一次就将经义考试上等的八十三人破格叙用 。他还曾诏令天下百官每年向朝廷推荐贤良、方正、孝廉、清才、多略博学之士,凡精通儒学者一律给以官职。羌人、后秦国主姚兴尊崇儒学,重用儒者,“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皆耆儒硕德,经明修行,各门徒...
    2009.10.10 11:12:00
  2.   四是实践,即读“无字”书籍。   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多向同事、群众和生活实践学习。按照朱熹的解释,“博学之”就包涵着这方面的内容,“今也须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之兴亡治乱得失之迹,这道理方见得周遍...
    2010.04.29 10:57:00
  3. 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基础。当今时代学习研究《易经》,目的是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进取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形势下的各种问题,为促进人...
    2010.06.18 09:15:00
  4. 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   二是在实践中锤炼自我的政治人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政治人格的修炼既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更需要做到“笃行之”。实践是大课堂、大熔炉,实践也是试金石。唯有笃行不倦、孜孜以求,方能修炼成理想的政...
    2010.07.15 10:47:00
  5. 和赞赏,曹听后才决定聘他来校任导师。   陈寅恪学贯中西,通古博今,在当时学术界被称为“最好的教授”、“教授之教授”、“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胡适在1946年得知陈寅恪双眼失明后,无限惋惜地说:“寅恪遗传甚厚,读书甚细...
    2010.09.10 15:33:00
  6. 你就知道怎么样管理别人;知道怎么样管理别人,你也就会治理天下国家了。只要通过学习,都是可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孔子要求每个学习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多学,要多问,要思考,这是孔子给我们提出的学习之道,也是如何掌握中庸的学习办法。孔子还给我...
    2010.11.17 10:22:00
  7. 三是坚持优化师资队伍不动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市教师要做表率之师、博学之师、专家之师、爱生之师,成为全市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阎立在讲话中要求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教育规划纲要,要创造...
    2011.09.10 17:30:00
  8. 而言,都很重要。中国阅读传统还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读书为学须‘思’、‘习’、‘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而,阅读的目的与动力还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读书人的阅读价值观:首...
    2013.02.21 08:37:00
  9. 而言,都很重要。中国阅读传统还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读书为学须‘思’、‘习’、‘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而,阅读的目的与动力还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读书人的阅读价值观:首...
    2013.02.22 09:07:00
  10. 关键是“思”,是“悟”,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知识是一回事,学问是一回事,觉悟是一回事。按儒家说法,学习的递进当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天,我们倡导干部学习,朴素的逻辑也许如是:有了通识,才能生成思想;有了思想,才能进一步“解放...
    2013.04.23 15:0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