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5条,用时0.04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理观念”生长和新道德意识形态建构、因而可能沦为妨碍现实社会道德进步的内在根由。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为例,其“美”之价值的永恒...
    2009.07.27 11:10:00
  2. 武备”之间的关系,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孔子力主带兵前往,才使得齐国的阴谋未能得逞。孔子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专注于兵战问题。卫灵公向他请教这方面的问题,他就很不耐烦,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在治理邦国上,孔子主张“足食”、“足兵”、...
    2010.03.01 15:07:00
  3. 着对于人的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对于人的欲望的承认,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才能的重要。孔子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他还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不言...
    2010.04.01 14:45:00
  4.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里仁第四》)。(2)强调自律。孔子主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第十五》);“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强调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
    2010.04.14 11:29:00
  5.   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时间与生命的联系更为紧密,古人最初正是从时间的流逝上感到了生命的渐渐凋谢,死亡的渐渐逼近。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疾没世名不称焉。”[1]165《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则未免于乡人,是则可忧也。...
    2010.07.27 13:45:00
  6. 最好的环境”?在为子女做到“最好的保护”、“最好的选择”时,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孩子们为什么有怨言?   《论语·卫灵公》里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愿怨矣”,意思就是要宽于待人,严于律己。这句话用在今天的孩子和父母身上都是有启发意义的。我想只有当一个...
    2010.07.29 16:02:00
  7.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
    2012.04.26 15:27:00
  8. 无所得;只分析思考而不学习,则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孔子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经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由此可见,孔子主张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孔子明确提出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2012.11.03 11:11:00
  9. 挥斥方遒:语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语出《论语》,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语出《论语﹒卫灵公》,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12.11.09 16:23:00
  10. 施是否落到了实处,还是如部分干部群众担心的“仅仅是一阵风”,取决于是非动真格——显然,问责是程序正义中的重要环节。   《论语·卫灵公》云:“当仁不让于师。”权力有多大,责任和担当就该有多重。南京市纪委、监察局、督察办依纪果断亮“剑”,既是对市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向...
    2013.04.25 14:33:0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