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滞”(《全集》第8卷,第602页)。
张先生肯定“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集》第5卷,第422页),但又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因为“‘中庸’观念包含着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
2009.06.17 10:26:00
-
资产、资源价格的短期调整中又扮演着推波助澜者的角色。
但利多消息出净则为利空。信贷骤增、实体经济复苏这两大题材已然明确,人们又认为价格上涨空间已经被提前透支,后期涨幅有限。通胀预期由强转弱,带动资产、资源价格的这轮调整。而此时,预期推动下已经加高的库存,反过来...
2009.08.27 14:39:00
-
斯“重启”双边关系;但从传统的现实主义逻辑出发,美国又担忧中俄两国将来会挑战其霸权地位,威胁其安全;同时,从推进民主的理念出发,又认为中国“不民主”,俄罗斯“民主倒退”。
三、美国“新外交”的前景
奥巴马政府的“新外交”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前景如何还有待...
2009.09.29 11:27:00
-
古人的民族观念,不拿血统分,而拿文化分” ,以文化区分民族,是中华民族民族观的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虽然一再强调明华夷之分,但却又认为华夷可以变化甚至转换。孔子认为华夷可以变化,“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尚未开化的地方...
2009.10.10 11:12:00
-
政府项目,私营工业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争用同样的资源,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此长彼落是无可避免的。这就是问题:不反对政府项目四万亿,但又认为私营的工业发展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怎可以自圆其说呢?绝对是难题,为之我想了多天了。
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与理由有四点:一、四万亿的推...
2009.10.22 10:10:00
-
决不能掉以轻心”(13)。
邓小平坚持认为,当今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大时代”,同时他又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虽是必然的,却又必须经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才能完成这一代替。他的这个观点,既表明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坚...
2009.11.03 09:45:00
-
把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归结为“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并对这一对术语作了多层面的规定,因而对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贡献。但他却又认为,“从思维发展的历程看,‘象思维’乃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类)最先出现的思维方式,因而,概念思维方式是从‘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并且...
2009.11.12 11:05:00
-
治报告中的“节约和人民生活”一节时,又专门写了一个批语,说“改善生活问题讲得不够”。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一贯倡导节约的,但他同时又认为,只讲节约不讲消费不行,还要鼓励消费,这样既利于民生,又利于发展经济。1965年6月,毛泽东在杭州接见华东局书记处成员。江华说:今年讲...
2009.11.27 15:11:00
-
色,在很多的建筑上我们都能看到有绿色的穹顶或装饰。但到了14世纪,波斯的蒙古贵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由于苏菲派本身很喜欢蓝色,又认为白色是代表真主的圣洁,所以在接受皈依的同时,也接受了代表蒙古民族的蓝色。此后,蓝色成为奥斯曼皇族的崇尚之色。但是,波斯的蒙古贵族...
2010.02.26 15:27:00
-
斯在其《正义论》中以负罪感、悔恨感、自责感为例,指明了它们作为道德情感和恐惧感、忧虑感、烦恼感等自然情感存在本质性差别,但同时他又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重合、相互依恋的内在关联。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研究道德情感问题,要特别注意儒家“爱有差等”的自然血缘亲情和具有...
2010.07.13 1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