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对改善民生、促进欠发达地区崛起是一次机遇。拉动内需重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我国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加大对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
2009.03.09 12:56:00
-
线,掌握面上的情况,了解典型事例、个案和数据,摸实情为发展“确诊”。三是“走出去”,调研组带着课题进行开放式调研,赴浙江、苏南等发达地区及周边县市参观考察,对先进经验进行大学习、大吸收,借经验为发展“开处方”。
注重成果转化,催生机制创新。针对大调研活动中查...
2009.02.18 10:38:00
-
网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互联网普及的情况看,还存在着明显的内部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尽管中西部地区的网络普及正在加速提升,但事实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北京与安徽、贵州等省份的差距近5倍...
2009.02.18 14:16:00
-
扭曲,甚至出现中国商品在国外比国内更便宜的怪事。而供求的扭曲、市场的畸形也导致了生产组织的畸形,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过度聚集、严重超配。
这样一种高度依赖外需以及少数沿海城市的消费结构、市场结构和生产结构,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陷入...
2009.02.20 15:22:00
-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甘肃省根据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努力走出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的主题实践活动。经过学习思考和深入调研,我们感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创...
2009.02.23 09:52:00
-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甘肃省根据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努力走出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的主题实践活动。经过学习思考和深入调研,我们感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创...
2009.03.07 15:35:00
-
已经形成。
4、优化产业结构,搞好产业转移。为了将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和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地区转移,促进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省委、省政府从90年代开始,就有意识地将苏南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苏北扩散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双...
2009.03.09 14:19:00
-
难以治理的主要因素。二是就产业种类来看,尽管江苏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顺应从低级到高级演替的变动规律,但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地区,石油以及化工、钢铁,冶金等被称为“夕阳工业”的产业仍然统治着工业结构,能源、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水资源消耗过大,明显加剧了环境污染...
2009.03.09 15:43:00
-
间梯度推移模式。按照沿桥各省的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改革进程、开放程序,制订和实施不同速度和运行质量的经济发展计划,使其优势互补。较发达地区在技术上、经营机制上给予欠发达地区以更多的支持,促进其经济增加科技含量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给予较发达地区以原材料供给和市场调节...
2009.03.09 15:54:00
-
西地区在产业布局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具有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基础。中西部资源的地域组合相当匹配,矿业基础较好,具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条件,有利于跨省区、大经济带开发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整个轴线由西向东大致可形成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制...
2009.03.09 1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