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094条,用时0.03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标准不严,如果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施,客观上为发达国家将重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必然会在一些国际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如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形成经济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出此可见,江苏沿江地区开发,接受世界制造产业中心转移,加快经济国际...
    2009.03.09 15:43:00
  2. 不可否认,实现“两个率先”关键靠发展,但发展必须要付出成本,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同时发展也必须付出代价,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物质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这是江苏的基本省情。这一省情,决定了江苏只能走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环境...
    2009.03.09 14:20:00
  3. 以苏、锡、常为主的苏南地区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多的目光被转移到沿海,这片“经济洼地”之上。   而有近千公里的江苏海岸线地区,人口密度仅为江苏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2,沿海开发的区域除与沿江区域重叠的南通市区及其下辖县(市)外,还包括连云港、盐城的市区以及赣榆、东海、东...
    2009.03.09 15:42:00
  4. 发展最快的地区,而是取决于发展较慢的地区。要实现沿江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2.5沿江环境压力凸现沿江地区人口密度高,发展沿江产业,特别是化工、造船、造纸等行业对环境污染较大环境压力大。而较高的环境治理成本,更加剧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2009.03.09 15:44:00
  5. 千四万精神”源自改革开放初期。提到江苏,人们总会将其与“鱼米之乡”、“经济发达”等词联系在一起。但这个“鱼米之乡”却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2007年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已达741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一位苏北老农形象地告诉记者,江苏人守的是“鱼米...
    2009.04.01 10:01:00
  6. 叶以来日渐严重,“农村人口过剩,不待凶年,遂有离乡觅食,漂流各处,山东地狭民稠,其例尤著。”进入近代,人口压力更大。1850年山东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5.86人,名列第四,1911年升为第三位(每平方公里202.24人),1936年上升为第二位(每平方公里256.40人),虽然次于江苏...
    2009.04.20 11:08:00
  7. 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能力不强。   2、人口和环境、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加剧。淮安是人口大市,沿高速公路地区为淮安人口密集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与资源约束性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   3、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
    2009.04.28 12:52:00
  8. 响因素进行调查讨论,并力争为引导公众面对大流感以及其他风险的心理认知和应对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又曾经受到过SARS的重创,调查分析其大流感公众风险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引导公众风险认知及应对行为的途径,无疑对...
    2009.05.07 11:21:00
  9. 中的主体之一。   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与经济贫富差距的拉大,强化了社会冲突,对国家的稳定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城市化与人口密度的扩大,也对国家的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重要的是,利益结构的调整,使改革过程中“先富起来”的社会群体开始寻求更多的安全保护,地方...
    2009.06.02 14:09:00
  10. 心作用。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较好而发展空间受限的地级市,可通过市辖区的调整来拓展其发展空间。就江苏省来看,13个市的市辖区土地面积与人口密度严重不平衡。一些强市的市区面积相对较小,而弱市的市区面积反而大。南通市区面积3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高达2405人/平方公里,徐州...
    2009.06.02 14:3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人烟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