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结果是小城镇的工业结构与大中城市雷同,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和恶性PK;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落后,其吸纳乡村人口的能力没有随着小城镇GDP的增长而正比例增加,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城镇企业面临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强势公司的联合绞杀,如今又赶上国...
2009.02.17 14:33:00
-
区不同的特色。综合国力可能做很多事情,分散以后,就微不足道。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动力的情况下,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以刺激消费增长为目的、人人有份的消费券,可能成为竭泽而渔的一次性短期经济行为。
此外,有学者表示,消费券没有乘数效应,并...
2009.02.17 15:06:00
-
了连续5年增长。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全社会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有13.2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再加上当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使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这给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产品的...
2009.02.17 15:19:00
-
例子,可以看出:
首先,外汇储备形成的根源在于一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才会有外贸出口的不断扩张,顺差规模的持续扩大;正是由于较低的经营成本,以及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宏观经济环境,一国的投资回报率才会不断提升,才能不断...
2009.02.18 14:17:00
-
怕要转变观点。很多人说只有中国才能拯救资本主义。”对此,温总理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不这么看。我头脑是清醒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如果你到中国东部的城市,和伦敦差不多。但是你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和农...
2009.02.18 14:15:00
-
需求,这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要求的。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终是我党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党提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高水平的消费,需要建立与之适应...
2009.02.18 14:18:00
-
平与效率问题。城市是社会发展效率的载体,坚持效率导向,就要优先发展城市。县域发展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我国县政府管辖下的人口占据总人口的70%左右,中西部省份县域人口比例更高,没有县域的发展,就不能保障我国多数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
2009.02.19 09:52:00
-
三,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恰恰说明了外需与内需之间的联动关系。在开放型经济中,外需和内需是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例如,外需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可以带动国内企业投资、就业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从而增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的增加又会带动进口和国外居民...
2009.02.19 09:58:00
-
阶层提供一些成本相对低廉,而管理有序、卫生安全的居住条件呢?
城中村最为宝贵的一点,是为中国的低收入阶层(这仍然是当前城市人口的主体)提供了低廉的住房和生活条件(深圳502万人住在城中村,占常住人口近一半)。这些人有了房子住,就可以在城市里安居乐业,继而发展。他们...
2009.02.19 10:03:00
-
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内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免税范围小于外资企业,税负不公。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原有政策已经可以用新的方式替代,对进口设备免税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这一政策应予停止执行。外商投...
2009.02.19 1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