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优秀成果。这是理论工作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立足当代、继承前人,努力从博大精深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做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时代意识,加强战略思维,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009.03.08 12:06:00
-
”、“中外”这两组概念来谈的。古今之争上,激进派希望它断掉,保守派忧虑它的断掉。另一个就是中西问题。毛泽东在1938年到1942年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想协调好古今中外的问题。当然他个人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文革,这个问题以激烈的状态爆发出来。文革结束之...
2009.03.16 15:26:00
-
立与中国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
2009.05.08 16:44:00
-
梅兰芳的“梅派”京剧艺术独树一帜等,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深厚的传统文化是创造个性化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品格的宝贵资源。我们要通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把本土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入到现代文化之中,着力彰显泰州人开放创新、敏行奋进的性格特征,彰显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文化...
2009.07.16 15:11:00
-
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 首先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原则,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理应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作为改...
2009.07.17 10:08:00
-
饰、医药等工艺形态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应当得到重视。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地方。内含的种种瑰宝、精品不用说需要开掘和光大,以便古为今用。但是也要防止以古为贵、以古为尊的刻意求古的倾向。为了招徕顾客,尽可以打出“孔府佳酿”、“孟府佳酿”的牌子;为了营销商品,尽可以...
2009.07.28 14:16:00
-
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认同感、归属感。在实践中,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探索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
2009.07.29 13:56:00
-
当年在孔庙房顶发现一个裸体人偶,大家就研究这人偶为什么没穿衣服。我觉得对国学的研究一定要深入,要研究有内涵、对我们有启示的、能古为今用的东西。”“当年有一个学校的校长将自己印制的10万本《弟子规》无偿赠送给学校。面对要赠出的5000本书,他虔诚跪下给人发书。他说下跪是...
2009.11.17 10:31:00
-
认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发掘传统文化优势纳入到提高文化软实力工作中来,更加显得必要和及时。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
2009.11.17 15:36:00
-
毛泽东对典籍“实事求是”的新解,邓小平赋予“小康”思想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是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古代经典文化的范例。三是古为今用,“双百方针”。前者是继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则,后者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尽管在“左”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特殊时期,没有...
2010.02.24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