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用时0.01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方式弥合鸿沟、达成共识。因此,文明对话中问题域的形成,尊重合法的偏见、达成视域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认知结论。   其三,学术话语的可通约性。文明对话过程的成败,受制于话语的可通约性,如果话语完全不可通约,就像对牛弹琴一样,那么文明对话就很难实现。话语的可通约性可分为方...
    2015.04.17 10:10:00
  2. 方式弥合鸿沟、达成共识。因此,文明对话中问题域的形成,尊重合法的偏见、达成视域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认知结论。   其三,学术话语的可通约性。文明对话过程的成败,受制于话语的可通约性,如果话语完全不可通约,就像对牛弹琴一样,那么文明对话就很难实现。话语的可通约性可分为方...
    2015.04.18 09:21:00
  3. 桥梁,就是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翻译活动可以文化对话为根本,以沟通为旨归,探讨中西医文化的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构建促进中医文化跨文化适应的教学和传播模式,这是我国中医翻译工作者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主席用中医文化为世界经济“把脉...
    2015.12.24 14:13:00
  4. 来,“不同的范式之间不存在一种中立的、客观的、可用于比较两者优劣的中性语言,两者间是‘不可通约的’”,范式间的争论即起源于该“不可通约性”。所谓不可通约,由法国哲学家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于1954年提出,由于构建不同理论范式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假定各不相同,那么...
    2017.06.08 09:26:00
  5. 共同关注的命题、范畴、具体理论来进行或宏观或细微的讨论。这些命题、范畴和一些具体理论应该是在各自的美学中有着相似的意义指向,具有可通约性;同时,各自的美学对这些命题、范畴和具体理论的论述是允许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在交流中是可以被双方理解的。在文明互鉴的视域中,通...
    2018.02.05 09:35:00
  6. 晗说,“中国文化中的意象、韵律和意境有其自洽(Self-consistent)体系,西方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也有自己的系统;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通约性——也就是不能简单互译。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单凭让更多人学习中文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更多的人通过经典著作了解中华文化意蕴。”  ...
    2018.05.31 17:51:00
  7. 极其重大的问题:杜甫对今天、对世界的意义何在?该片认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苦难生活中孕育出的伟大人格,杜甫成为全世界最具有可通约性的形象符号之一。片中学者就认为,“现在你会比以前更加感觉到他与自己的关系,因为你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小人物,对发生在他身边的大事件感...
    2020.06.12 14:17:00
  8. 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为老百姓办事不能做简单的加减法,造福群众的事与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之间没有可通约性,做九十九件造福老百姓的事有时候甚至难以抵消一件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
    2022.06.27 14:56:00
  9. 表达的有机统一,话语能指和话语所指的有机结合,话语叙事向话语权的有机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最大程度跨越哲学语义上的“不可通约性”,最大限度减少语义表达中的“效应递减性”。因此,提升话语的表达力、影响力和穿透力,最紧要的是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内容...
    2023.03.29 10:20:00
  10. 表达的有机统一,话语能指和话语所指的有机结合,话语叙事向话语权的有机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最大程度跨越哲学语义上的“不可通约性”,最大限度减少语义表达中的“效应递减性”。因此,提升话语的表达力、影响力和穿透力,最紧要的是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内容...
    2023.03.29 1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