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体现并渗透于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略部署以及发展的方式、体制与机制等具体的路径和要求上。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意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去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的意义,注重改革、发展与民族复兴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首先,它突出...
2009.03.07 15:38:00
-
域的把握。通过对历史辩证法主客体两个向度的考察,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重新高扬历史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也得以说明。在此基础上,作为正面建构基本观点的似自然性理论与物役性理论也得到了原创性的阐发。2.以《回到马克思》为代表的对马克思哲...
2009.03.07 19:49:00
-
共建共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科学性是指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依靠人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民主性就是执政党始终要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不仅要带领人...
2009.03.09 14:21:00
-
值观。时下一些人所讲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指的是“普世价值”观。而价值观显然是观念或理念的范畴,属于上层建筑。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解释,观念或理念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抽象存在的,总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由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在私有制...
2009.03.09 15:37:00
-
所谓现代中国,实际上反映的是剑桥历史学派的观念,大家知道,剑桥晚清史之后是所谓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和胡绳相对应的那套现代化历史观。而我们认为,对中国现实的理解必须紧紧和对革命中国的理解相联系。比如在我们理解诸如藏独、地震、雪灾等现实问题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认...
2009.03.16 15:26:00
-
遵循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决定了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的集合体”而存在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唯物史观认为,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类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经济基础之上的完整的有机体系。人类社会...
2009.03.16 15:46:00
-
内在的高度的一致性,这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要义。
第三,...
2009.04.01 09:43:00
-
》以论证完整的二十八个不可通驳倒康有为的名著《新学伪经考》。西南联大时期的《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阐扬民族的文化史观,当时公认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晚年的《朱子新学案》解决了朱子卒后学术史上疑而未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杨联升称其“博大精深,并世无能出...
2009.04.02 13:26:00
-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代表...
2009.04.09 14:21:00
-
落了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国文化之主体部分的儒学,其价值的自觉和重新诠释,关乎到未来中国文化的前途。我们要从近代以来一维单向的线性历史观中走出来,重新发掘儒学传统中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或者从时间空间的“虚空化抽离组合形式”(吉登斯描述现代性的用语)来重新绾结儒学的...
2009.04.16 1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