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认的。翁同龢的清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拒受馈赠、不失志节。清代官场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同宗、同年、师生、同僚、上下级等等。官员遇事或出于某种需要,往往通过这些关系,用送“礼”的办法来贿赂相关人员。在清代,如果是地方官来京,大多用“冰敬”、...
2009.07.17 10:21:00
-
人心应付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等等。在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对社会关系,对权力、权位的态度。在军统天津站,“权谋文化”几乎无处不在,同僚之间的拉拢、争斗、攻讦触目惊心,职场规则中明的一套与暗的一套之间存在着剧烈的反差。对这些东西,人们并不是简单地厌恶和排斥,因为它...
2009.08.06 11:17:00
-
样借机炒作出位,她确实是带着谦恭的态度、背负着市长批示和舆论压力来公关的。她很可能已经努力掩饰了很多官气,注意了很多修辞,时时以同僚的前车之鉴提醒自己,提醒别再被媒体抓住把柄,可居高临下、不可一世、推卸责任、转移视线、捂着盖着之类的权力品性是无法突然间从身上清...
2009.11.13 15:51:00
-
回避”的执事牌、绣花绸缎的官伞等,这几件仪仗所用器物后来都由吴希彭带回泰州吴宅。吴希彭为官时平易待人,宽厚和善。在他辞归故里时,同僚和下属特意赠送了几块金字匾额,高悬在吴宅新建大厅的房梁之上。
二
重新建造的吴宅,吴氏五代人经历了清代同治、光绪、宣统,直至泰...
2011.02.18 10:54:00
-
个人及与其职务行为有关的任何人员参加”,这条最为荒谬,谁不知道中国官场是裙带关系,一个部门内公务员喜结连理比比皆是,亲家往往就是同僚,请来的亲戚十有八九就是革命同志,有条例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同处一个部门,所以父与子公务员便身处上下级部门,所以一个公务员结婚,亲戚...
2013.02.08 09:11:00
-
可以把核实的真经告知天下,也算是为实现“中国梦”做点贡献。这项工作可能是纪委来做,接下来纪委怎么做,很费思量,毕竟在他们眼里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查、是明察还是暗访,想必是一道难题。目前来看,基本上还是“自己查自己”的老故事、旧圈套,面对密密麻麻的关系...
2013.04.01 10:32:00
-
都没事吗?如果“兄弟们”平分大餐,汪扬是不是就不会落马?
事实上,因分赃不均而暴露贪腐的事已听过不少了——某某吃独食,难免让同僚不爽,最后的结果就是“窝里反”。在体制监督不力的情况下,“窝里反”“黑吃黑”也就成了最给力的反腐利器。
问题是,谁让他们把国财...
2013.04.26 17:46:00
-
招投标等环节中通过权力寻租,中饱私囊。汪扬任职这两个职位时,吃到了“大餐”,但他太贪,只图自己吃饱,却尽拿些残羹冷炙去打点上级、同僚和利益相关者,最终因摆不平各路诸侯中枪落马。
汪扬不是因分赃不均而落马的第一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大凡熟知官场生态...
2013.04.27 10:01:00
-
长的倒下,是反腐的胜利,但也是反腐的尴尬。因为,让他倒下去的不是民意,而是没有吃到“肉”仅仅喝了“汤”、或者连口“汤”也没喝上的同僚,是因为他的“吃独食”害了他。我多么希望这位腐败分子的倒下是源于正义的力量。
这样的反腐战果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对腐败这只老虎的...
2013.04.27 13:00:53
-
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5月7日新华网)
提拔副县长的关键人物是谁?伯乐是谁,推荐群众是谁?是个别官场老友同僚官员说了算,还是政绩说了算,群众说了算?当这些问题尚没有弄清楚之前,恐怕就无需对打回原形一事给予掌声。
选拔干部,一靠实事求是...
2013.05.08 1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