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17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至难言矣。知损彼之为己利,而不知彼此之两无所损而共利焉,然后为大利也。”[8]13严复从中西历史对比的角度,揭示了中西对待古今的不同态度,“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
    2009.09.29 13:13:00
  2. 中国模式”是什么,它是一条可以被很多国家效仿的发展道路吗?中国政府从未有人触碰这个话题,但从西方到东方,它却被大量学者及媒体以不同态度和口吻谈论、争辩。经常主导西方媒体风向的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再刊长文,评论俄罗斯执政党到中国开会学习执政经验,称“考虑到中国共...
    2009.10.22 10:21:00
  3. 实施过程中就越是容易发生“走样”现象,最终的效果也越是可能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笔者对“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上均持认同态度,但一直倾向于以审慎的态度和理性的眼光来对待这一也许被寄予了过多期望的改革。[1]在此,我们仅基于规范性研究的取向,将“省管县”...
    2010.01.29 15:03:00
  4. 奋点;反腐倡廉诉求成为网民重要呼声,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反腐维权的话语权;论坛、博客消息往往能引发轰动性效果,应对网络舆情的不同态度带来的结果也会迥异。   报告对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行政执法机关公信力分析称,媒体以及公众越来越倾向于给网络曝光的事件“贴标签...
    2010.03.19 08:55:00
  5. 稳固的邻居关系不是办短短一天或几天的“邻居节”就能立见功效的事,但它确实搭建了一个供大家交流的大平台。   新老两代居民都持赞同态度,但新一代却想提个醒,那就是“邻居节”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找准大家感兴趣的切入点,并不断赋予其新鲜的内容,才能使它永葆活力。   ...
    2010.04.19 11:06:00
  6. 对人的发展境遇的焦虑,对人的现实命运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之迷”的深层理解和把握。世界观就是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世界观。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哲学并不神秘,离人并非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当然不是...
    2010.06.03 11:00:00
  7. 3%。“以前老百姓有问题是要找市长,现在只需要上网发个帖子就可以。”“形象地说,就是让老百姓上访‘变’上网。”   对网络问政的不同态度导致不同执政结果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和领导对网络还存在着某种抵触和反感,感叹没有互联网的日子真好。当政者对网络问政的不同认知...
    2010.06.22 15:45:00
  8. 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极为必要的,是有利于世界认知中国的。   对待文化差异,实际上是有不平等现象的。现在,对文化差异有以下几种不同态度。   第一,互相尊重不同文化,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这是正确的态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文化传入韩日都是好的...
    2011.01.20 08:47:00
  9. 济社会的发展,令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观有所变化之外,这与我们在宣传引导方面的不到位不无干系。而这种不到位,基于对待雷锋精神的两种不同态度:要么神化,要么实用化!   神化,就是把雷锋当作神供起来:相当长时间内,人们视野中的雷锋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做好事。这样完...
    2012.03.01 12:33:00
  10. 叫座不叫好”的尴尬。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1000条网民意见显示,尽管关注者众,但仅有27.8%的网民对此表示赞赏,逾七成(72.2%)网民持不认同态度。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芦山灾后的红会形象,总体上难称正面。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灾后60小时,“红十字会动态”已成为排...
    2013.04.25 09:2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