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用时0.07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大多认为名词和动词互相对立是维持语言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句子以动词为中心。但近年来发现,有好些语言不是这样的。所谓的动词其实都兼有名词性,相当于英语里的“动名词”。例如,“死”既是die又是death(死不可怕,我不怕死)。好比细胞分裂一样,印欧语里的动词已经从名词里分裂...
    2015.08.19 09:32:00
  2. 作为基础性概念加以探究和运用。   古汉语中,“权利”乃是动词性意味很强的合成词,意即权衡利害关系,且在道德评价上寓含贬义,并非名词性的法律概念。1862年,曾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翻译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首次将英文“right(s)”译为“权利”。...
    2017.03.16 08:30:00
  3. 作为基础性概念加以探究和运用。   古汉语中,“权利”乃是动词性意味很强的合成词,意即权衡利害关系,且在道德评价上寓含贬义,并非名词性的法律概念。1862年,曾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翻译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首次将英文“right(s)”译为“权利”。...
    2017.03.16 08:48:00
  4. 说,单项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中规中矩,覆盖高中阶段语法教学的重难点,布点合理。主要包括时态、语态、虚拟语气、三大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及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特殊句式等基本语法知识及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介词、习语及交际用语等知识点的考查。强调在语境中理...
    2017.06.09 10:50:00
  5. 学会揣测命题人出题的用意,即该题想要考什么知识点,解题思路和关键的切入点在哪里——如,近几年考查的重点语法项目: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动词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辨析、交际用语等。   最后这段...
    2018.05.15 09:11:00
  6.   在汉语语境中,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伦理指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则,经济指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都是名词性的专指概念。与此比较,美则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比如,当我们说某人某物“真美啊”的时候,本身就包含着一种...
    2018.06.25 10:29:00
  7. 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来理解文化,就不仅要把握其名词性意义,更要把握其“以文化之”的动词性意义。“化”是文化深层力量的生动体现,它强调文化的实践性,即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改变。所以,坚定...
    2018.07.19 09:33:00
  8. 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来理解文化,就不仅要把握其名词性意义,更要把握其“以文化之”的动词性意义。“化”是文化深层力量的生动体现,它强调文化的实践性,即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改变。所以,坚定...
    2018.07.19 09:33:00
  9. 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来理解文化,就不仅要把握其名词性意义,更要把握其“以文化之”的动词性意义。“化”是文化深层力量的生动体现,它强调文化的实践性,即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改变。所以,坚定...
    2018.07.19 09:51:00
  10. 的内在关联,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如此,各单元板块之间存在着话题的统一性和知识的连续性,需要教师将他们串联起来。例如讲解名词性从句时,笔者认为最好先复习定语从句,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从句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有的...
    2021.11.05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