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0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了削弱被征服地区的抵抗,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因各州县城墙曾挡拦蒙古骑兵的冲击,故下令将城墙拆毁。对苏州城墙,乾隆《吴县志》卷之七《城池》中记载说:“元既定江南,凡城池悉命堙毁”。而后,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廷又“诏天下完城郭,筑堤防”,即下令恢复...
    2013.06.05 11:30:00
  2. 的第二故乡和功成名就之地,相城区更是孙武的归隐终老之地。据《越绝书》、《皇览》、《舆地纪胜》、《天下名胜志》、《吴门表隐》以及《吴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孙武墓位于相城区,这也得到了海内外学术专家及孙武后裔的认可。   成立大会上,苏州市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主...
    2013.08.09 08:45:00
  3. “文革”期间,陈德宝的藏品大部分被毁,只有小部分留下来,传给了陈才根,包括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民国《吴县志》、《黄埭志》等,还有就是《明永历帝玉玺图》。这些藏品陈才根平时很少拿出来,连老伴都不让碰一下。   此次经知情人士恳请,陈才根展...
    2013.10.11 11:14:00
  4. “文革”期间,陈德宝的藏品大部分被毁,只有小部分留下来,传给了陈才根,包括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民国《吴县志》、《黄埭志》等,还有就是《明永历帝玉玺图》。这些藏品陈才根平时很少拿出来,连老伴都不让碰一下。   此次经知情人士恳请,陈才根展...
    2013.10.11 15:06:00
  5. 规族训《义庄规矩》。《规矩》由范仲淹于皇祐二年(1050年)十月初订,后由其子范纯仁、范纯礼等后代十数次续定修订,逐渐完善。据民国《吴县志·义庄》记载,范氏义田原来只有1000多亩,但由于范氏族人不断捐助,到了清朝宣统年间增加到5300亩。义庄维持竟达八九百年之久。   范仲...
    2014.03.04 08:51:00
  6. 规族训《义庄规矩》。《规矩》由范仲淹于皇祐二年(1050年)十月初订,后由其子范纯仁、范纯礼等后代十数次续定修订,逐渐完善。据民国《吴县志·义庄》记载,范氏义田原来只有1000多亩,但由于范氏族人不断捐助,到了清朝宣统年间增加到5300亩。义庄维持竟达八九百年之久。   范仲...
    2014.03.04 09:33:00
  7. 天,只要选择适合的地方远眺宝带桥,就会发现每个桥洞的水面上,都有一个月亮倒影,桥身就像一根弦,把这些月影串起来。   民国时的《吴县志》记载,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谦益曾看见过“宝带串月”,另一位诗人吴梅村一直想欣赏这一奇观而没能成功,钱谦益为此还在吴梅村面前炫耀过。...
    2014.06.20 08:35:00
  8. 明有志气。   从此,炒制玫瑰香水西瓜子成了黄埭街上一个吃得开的行业。   “老字号”承载百年兴衰史   其实,关于黄埭西瓜子,《吴县志》和《黄埭地方志》都有记载,是相城区黄埭镇人殷福熙于1869年创制的。   清同治年间,殷福熙在黄埭镇河渎桥东开设了只有一间门面的“殷...
    2015.02.10 08:50:00
  9. 州已建立了许多专业作坊,能工巧匠更是人材辈出。如“板方则是袁友竹,回旋(园件)则是邬四,皆一时之良工”,“明朝一代的妙技”(见《吴县志》)。有詹成者,其木工技艺“精妙无比”,他“所造鸟笼,四面花板”,“刻成宫式、人物、山水、禽鸟、纤悉俱备,其细如镂”。当时,苏州...
    2015.12.17 15:38:00
  10. 历史文化的著作汗牛充栋,粗略计算不下数百种,如早期的《吴越春秋》、唐代的《吴地记》、宋代的《吴郡志》、明清时期的《苏州府志》、《吴县志》及至最近出版的《吴中精粹》、《吴中区志》等等。但就单纯的吴文化现象和吴文化积累而言,这些著作的描述大多过于笼统,或者过于单一,...
    2016.03.30 0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