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问题,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综述,所以对于众多的论著只是择而论之。
一、作为传统的村落研究
193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吴文藻先生(1988:4—7)在结合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和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的系统化界说,主张以“社区”为基本的研...
2009.10.26 14:31:00
-
”,其实吃的很简单。也就“四菜一汤”,有时客人多了,再加一两碟花生米之类的小菜。
著名作家冰心有过这样一段回忆:1952年夏天,吴文藻、冰心夫妇俩被周恩来邀请到西花厅做客,晚餐吃的四菜一汤,而惟一的好菜是一盘炒鸡蛋。后来,冰心曾说:这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总理的膳食竟是...
2013.05.06 11:19:00
-
究中有不同取向。费孝通的“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强调社会学人文取向的必要性。这一观念批评了社会学科学化形象的局限。自民国以来,吴文藻、费孝通先生的治学传统,一直致力于融合社会学与人类学两种研究取向。在这一传统下,社会学不仅借鉴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民族志),而...
2013.12.23 13:59:00
-
出一定时间做慈善 “我刚开始连冰心是谁都不了解,后来原夏港街道推广‘三心’教育,提倡大家要心怀忠心、爱心、孝心,那时候,冰心与吴文藻的故居修复,我才知道冰心是何许人。”曹炳才说,他在翻阅冰心的介绍时,看到了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说到我...
2014.07.11 14:26:00
-
吴文藻和费孝通有一个精辟论断:中国社会学一定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社会学”。陆学艺典范式地实践了这一条学术路线。陆学艺的学问散发着中国的泥土芳香,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学问。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公认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坚持了“植根于中国土壤之...
2014.10.10 08:33:00
-
吴文藻和费孝通有一个精辟论断:中国社会学一定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社会学”。陆学艺典范式地实践了这一条学术路线。陆学艺的学问散发着中国的泥土芳香,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学问。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公认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坚持了“植根于中国土壤之...
2014.10.10 10:09:00
-
并围绕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展开交流和讨论。
为切实教育和引导广大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研修班还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王昆仑、荣毅仁、钱穆、钱伟长、吴文藻、冰心、吴研因和王选等无锡籍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名人故居、纪念馆和陈列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5.03.23 15:50:00
-
风光、新的地标建筑。大家都带着深厚的感情来画,作画过程中也更深入地了解了江阴的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的高城墩遗址、万安桥头的吴文藻故居、绚烂旖旎的千年紫藤、水天一色的江尾海头……在画笔的渲染下,这些身边的家乡美景,又呈现出了另一番人文美韵。书画爱好者陆英华觉得...
2015.03.30 08:17:00
-
本实现了团结合作、集思广益,从边疆工作上负荷起时代使命的建会宗旨。
三、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向现代学科演进
1942年1月,吴文藻在《边政学发凡》中提出“边政学”的概念。他指出,民国以前,中国有筹边政的策论文章,而无研究边政的专门学问。九一八后,国内大学有少数...
2015.05.11 16:09:00
-
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弗里德曼于1962年提出的,其用意在于提醒西方人类学家们应该注意到中国社会及其变迁的诸多研究,并特指20世纪30年代在吴文藻领导之下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有关中国社会的实地研究。当前,一种以中国意识为基础的文化转型的人类学呼之欲出,它成为了新一轮“人类学的中...
2015.06.10 0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