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29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其对古代的礼仪很有研究,35岁时已是鲁国的礼仪专家。他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作为其一生的主要工作,立志吸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人的经验,创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道德伦理...
    2009.03.16 15:48:00
  2. 觉。   二、克己复礼与儒者之纲   孔子一生颠沛奔波,游说诸侯,希望能够恢复周代的和谐秩序,特别是西周时期的礼制。在孔子看来,周公是最伟大的君子、圣人,西周是最符合仁、礼的理想时代,所以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而周礼的核心是确立等...
    2009.04.09 13:58:00
  3. 不再“偏于破坏”,而是以考证史事为主,立足于建设,写出大量有扎实功底的史学论文,如《〈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和评论》、《“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由“烝”、“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以及由《大诰译证》修补而成的许多有关周初史事...
    2009.04.28 12:55:00
  4. 现了劳身苦心、牺牲自我,言行一致,热诚救世的崇高精神。   源于夏禹说,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墨子》书中所提禹者多达56次。孔子推崇周公,墨子标新立异,效法传说中的夏禹比周公更古老。《庄子•天下》记载墨子对大禹的礼拜和信服,其中说:“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
    2009.06.19 11:20:00
  5. 也就结束了。孔子常常以直接作结论的方式施教,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述而》),但实际上却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孔子亦以周公的传人自命,“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论语·子罕》)。巩固旧的权威,确立新的权威,以一人之思...
    2009.07.20 09:52:00
  6. 仲建立的功业是名垂后世的,所以他不但能够因地制宜改革齐国内政,而且很好地吸收了前代政术的精华,这也是管仲之所以被后人所赞颂,被誉为继周公之后又一位大政治家的重要原因。   四、从思想体系来看,《管子》既不能归之为道家、法家,更不能归之为杂家。   《管子》书不能归之为...
    2009.07.23 16:10:00
  7. 出了怀疑。其三,对经本身提出了质疑,包括对经文的真实性,经文的作者等问题的怀疑,如宋儒怀疑古文《尚书》是否为真经,《周礼》是否为周公所作。既然经文及作者值得怀疑,那么,其“言”能否表达圣人之意就更值得怀疑了。   宋儒认为“圣人之意”、“圣门之微旨”与经典及其...
    2009.07.28 14:30:00
  8. 于失序状态。” 现在,国内的一些礼仪教材几乎都是照搬照拿西方商务礼仪,比如怎么穿西装打领带,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等等。   自周公“制礼作乐”始,中国冠“礼仪之邦”美誉久矣。可是,当奥运的脚步日益临近,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未能化解国人对于自身“礼仪危机”的深深焦虑...
    2009.11.17 15:02:00
  9. 咬文嚼字了;但把“兴亡周期率”问题从语言学角度提出来,进而从政治学角度考虑怎么解决,却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   《咬文嚼字》杂志上周公布2009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列于其中的有“兴亡周期率”,评点者认为正确的表达应为“兴亡周期律”;理由是,“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
    2009.12.30 11:25:00
  10. 于失序状态。” 现在,国内的一些礼仪教材几乎都是照搬照拿西方商务礼仪,比如怎么穿西装打领带,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等等。   自周公“制礼作乐”始,中国冠“礼仪之邦”美誉久矣。可是,当奥运的脚步日益临近,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未能化解国人对于自身“礼仪危机”的深深焦虑...
    2009.11.17 15:0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