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枬森自然是秉承家学,诗书继世。黄枬森的童年是在私塾里度过的,长达五年的私塾生活,使黄枬森遍习古代典籍。使得他由此获取了开启未来的哲学之门的钥匙。由于黄文杰是秀才出身,因而他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儒学教育,但已在富顺县国民政府供职的他却思想开放,既崇尚传统儒学,也不排斥...
2009.03.09 13:19:00
-
在马克思的这一全新思考中,“哲学”已经超越了纯哲学的意蕴,也超越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
首先,历史与哲学之思统一起来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自己的学说界定为“历史科学”。这种历史科学当然不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即以哲学...
2009.04.01 09:43:00
-
比较的一个合适做法。本文将以“人性论”问题为例,在中国人性论史的考察中探讨中国哲学的不足。
概念逻辑作为哲学的操作平台是中国哲学之所缺
轴心时代以来,中国的人性论讨论,基本上是在关于人性的具体德目层次上展开的。所以,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争论,基本上是同一层次上...
2009.04.16 13:40:00
-
现在“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建构上。在建构新的中国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宋志明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灵感,在根本上是由于这种全新的哲学完全改变了古希腊以来哲学的范式,使得哲学从“解释世界”转向了...
2009.05.13 10:18:00
-
表现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凝道成德”、学行一致的品格。
创建“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中西马“三流合一”的新综合哲学之所以可能,建设和发展“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的中国新文化之所以可能,除了要有追求真理的诚心之外,还要有尊重人类...
2009.06.17 10:26:00
-
变、文明的演进和伦理发展的基本方向。该问题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
对孟子良知论的实践理智的阐释
廖申白...
2009.07.20 09:37:00
-
中国需要的新哲学。他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安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3-1]此种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3-2]。他强调只有哲学上的独立创新,民族才能独立再兴。他赞同其兄提出的...
2009.08.03 16:32:00
-
承认科学知识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对传统的“格物之学”(“日益之学”)和“尽心之学”(“日损之学”)的发微,构建了立足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上,又吸纳现代西方科学精神和认识论成就的具有“世界哲学”意识的“新心学”。
“智”与“识”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讨论的主要课题之...
2009.09.09 14:56:00
-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等具体问题,后来逐步转向对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技术伦理学、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在反思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同时,相继提出了绿色技术、技术价值合理性、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人文关怀、技...
2009.10.10 11:12:00
-
为一个学科的意义出现,就是在北大成立国学研究所的时候,已经开始招研究生了。这个学科的概念当时有个规定,就是“凡研究中国文学、历史、哲学之一种专门知识者属之”。这是国学的范围。即不仅仅指文学,也不是仅仅指历史或哲学,而是只要是研究其中一种的,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主持人...
2009.10.26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