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90条,用时0.01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和境界。   三是价值和价值观念问题   “价值”是个反映人的主体性尺度,代表人的权利与责任身份,表达人的善恶美丑祸福荣辱意识的哲学范畴。从过去把它看作是一个可疑的、异己的概念,到今天上上下下都热衷于谈论价值,表明我们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正在从神秘化走向现实化。当...
    2009.03.31 10:13:00
  2. 空间向度。20世纪80年代,为了使中国哲学史研究走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军对垒的框架,一批中国哲学史研究者由哲学基本问题史研究转向哲学范畴史研究。这一转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来说,不仅是一种思想解放,而且是一种方法论深化,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但同时,这又使得中国哲学史研究更...
    2009.05.04 11:04:00
  3. 既然是自然规律,当然它是普遍存在,就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割。无,它不是指具体物象的无,不是我们人类眼睛看得见看不见的某一种物体,而是哲学范畴上的无,即老子所指的万物的元始,因为是万物的元始,肉眼感官觉察不到,当然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只好叫做“无”。有,它是用来称呼宇...
    2009.06.05 10:03:00
  4. 是他的“兼和”论。   “兼和”范畴形成过程   “兼和”是张先生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精神,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而独创的一个哲学范畴。他在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古代辩证法、“创造的综合”和“方法论上的多元主义”等论述中已有“兼和”思想的萌芽,从他四十年代写的“天人五论...
    2009.06.17 10:26:00
  5. 有关的民族国家间产生大量分歧、对立、冲突的深刻思想根源。   (一) 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   普遍与特殊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普遍主义往往以人和万物本质、本性的共同性、普遍性以及认识的真理性等观念为基础,进而在价值问题上持本质主义、绝对主义和一元论的...
    2009.12.07 15:24:00
  6. 代系统科学研究成果,提出“系统”也应该成为一个哲学概念。1983年出版的、由韩树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第一次将“系统”作为哲学范畴引入哲学教科书,丰富了唯物辩证法。提出“系统”问题并对其作深入的哲学研究,对于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提高总揽全局的...
    2009.12.30 11:30:00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哲学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一般性”与“特殊性”是一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也是解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理论先导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节点。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
    2010.01.15 14:45:00
  8. 事故毕竟少数……从开栓到现在,8000多件(投诉),还不到1万,1%都不到。”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心有灵犀,面对事故,使用的都是主流与支流这对哲学范畴。   一个强调逃生的是多数,一个强调挨冻的是少数。两位官员运用的技法可谓深得辩证哲学之真谛。既然是少数,就是支流,就要多看主流。谁要...
    2010.01.15 14:46:00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学术上的重大进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有了一系列新进展。提出并深入研究主体性问题,将“系统”引入哲学范畴,多视角研究社会形态,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过程的研究更深入具体丰富了,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真理观也是科学的价值...
    2010.02.23 15:44:00
  10. 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在摸索和探寻中囯经济社会前进道路时的看法和观点,是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上看它属应用哲学范畴。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是这样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就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010.06.03 10:3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