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22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高度的一致性,这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要义。   第三,正确实施依...
    2009.04.01 09:43:00
  2. 畴的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们头脑中的经济范畴演进的历史,是永恒理性不断克服不平等而逐步实现平等观念的过程。蒲鲁东在经济学研究中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真正的哲学家蒲鲁东先生把事物颠倒了,他认为现实关系只是...
    2009.06.08 11:36:00
  3. ”。1951年7月,在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史学会。郭沫若指出,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成立后的两年间,中国史学界已经出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成立,明确强调广大史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
    2009.07.17 10:12:00
  4. 人情绪化的“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这样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把一场伟大革命简单归之于某些人头脑中的主观意愿,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是唯心史观。革命不可能只凭少数人的情感冲动就能发动起来,也不是只凭某个阶级和政党的意志就能发生的。革命的发生,除了革命阶级主观的条件,还必...
    2009.07.27 10:58:00
  5. 准。从表层看,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从深层看,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不是简单地继承人道精神这份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的。人本主义是从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理解和解释人道精神的,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把传统文化中的人道精神从资本主义...
    2009.10.27 10:07:00
  6. 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设新社...
    2010.01.07 14:40:00
  7. 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近代以来西方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之间,既有批判继承、借鉴吸收的关系,又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也是阶级性质的区别。以人为本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人的利益、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但不是以个人为本,因为以个人为本正是对以人民为本...
    2010.01.15 14:40:00
  8. 并非如此。爱尔维修早就“把他的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5页),但他得到的却是唯心史观。社会生活的特殊性犹如横跨在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活动翻板”,即使是一些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他们的视线由自然转向社会,开始探讨社会历史时...
    2010.03.15 10:38:00
  9. 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
    2010.08.25 13:21:00
  10. 观点,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否坚持群众观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的高度自...
    2011.12.20 10:1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