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1条,用时0.0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般士人乃至平民百姓中,耻感文化也是决定人们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晏子“二桃杀三士”的事件,《礼记》所载“不食嗟来之食”之事,就是耻感文化影响人们行为的绝好例证。   降及秦汉以至明清,耻感文化在往哲先贤的论述中、在历史事变的发展中、在志士仁人的践...
    2009.09.08 13:25:00
  2. 化,严重的贫富差距,一方面让富家子弟生活奢华,面子光鲜,一方面又让贫家儿女生活窘迫,面子暗淡,使得一些涉世不深,个性傲岸者不愿食嗟来之食。而崇尚浮华、酷爱面子的世风,基本把“艰苦朴素”从这些孩子心灵中排斥殆尽;在对贫困子弟不是侧目以待,就是心存鄙夷的现实面前,接受...
    2013.09.07 10:22:00
  3. 舍生取义。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仁人义士”:为了“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而,在当前受功利主义影响,“舍生取义”在许多人眼中是傻的,他们根本不相信...
    2013.10.29 10:42:00
  4. 助困模式,可以让弱势群体更有尊严地获得帮助。”高泾社居委主任徐孟说,如何转变助困方式也是社区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努力的方向。要摆脱“嗟来之食”的感觉,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贫困群体通过自强自立实现脱贫。   高泾社区这次推出的“社会服务助学计划”,改变了过去单纯地向贫困学生发...
    2013.12.09 15:08:00
  5.   “这种扶贫助困模式,可以让弱势群体更有尊严地获得帮助。”高泾社居委主任徐孟说,11月22日无锡日报刊出的报道《爱心奉献怎成了“嗟来之食”?》,引起他们强烈共鸣,如何转变助困方式也是社区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努力的方向。要摆脱“嗟来之食”的感觉,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贫困群体...
    2013.12.09 16:50:00
  6. 传统美德的想法。指出儒家推崇君子人格,主张德政、仁政,孟母三迁择邻、断杼教子、劝子远行、孔融让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故事,有很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要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不要摧眉折腰、苟且偷生、见...
    2014.01.03 16:56:00
  7. 舍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将金子放回原处。于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我国自古以来,拾金不昧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们以将拾到的财物物归原主为荣,到了...
    2014.03.07 14:10:00
  8. 争先恐后,生怕自己吃亏,这些哄抢行为可谓是轮番轰炸了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国家历来就有一个讲究礼仪廉耻的传统,古人尚且有不食“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的高风亮节,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时代变迁,大庭广众之下还出现这样的哄抢事件确实让我们社会蒙羞。   一说到这些哄...
    2014.11.11 08:13:00
  9. 欲也》至今引我深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毋丧耳”、“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当初的那个乞儿为了义节不受嗟来之食,舍生取义的骨气去哪了?而“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让他接受万钟的理由,都是追梦途中的罂粟,让他忘记了初衷。??...
    2015.01.20 14:08:00
  10. 处困境之时;在顺境中,诚信显得很淡。   所以诚信最能凸显我们“人穷志不穷”的传统优秀品质。一如我们即便在忍饥挨饿之时,也不受“嗟来之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朱自清先生,是不受嗟来之食的楷模!他宁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所谓的“救济粮”行为,充分表现出我中国人的铮铮傲骨!所...
    2015.03.20 13:42: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