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上堕落为封建主义,膜拜特权、享受特权、扩张特权。三是党内民主之风淡漠,缺乏监督,决策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一把手为所欲为,其他人噤若寒蝉的局面并不鲜见。可以说,六十年前,西柏坡提出了极有预见性的问题,而现在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党建科学化,党内要民主。
然而,...
2009.10.10 10:44:00
-
寻常会议照片上细心辨认出香烟牌子的网友不知清楚多少,他们视而不见或者根本没有当成一回事罢了。这里面除了权力淫威的强大,便是职能部门噤若寒蝉之下的尸位素餐。所以今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大力提倡“草根监督”,笔者当即撰文表示反对,在正常情况下,“草根监督”作为监督的必要补...
2009.10.12 14:22:00
-
教授的和善与木讷。
历史上,“教授治校”曾是个危险的话题。为此,不知多少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此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这个话题噤若寒蝉,避之唯恐不及。今天旧话重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寻找出路,太及时了,也太现实了。朱清时院士有胆有识,他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一方面...
2010.05.10 15:42:00
-
就是中国式罚款模式,于是,中国式过马路便顺理成章,成了国际流响的诟病。
开车闯红灯,罚200元,记2分,这个新规出来后,起到了噤若寒蝉的效应。而行人带头闯红灯只罚10元,会让行人望而却步吗?这很能让人想起前些年有地方吐痰罚款五毛,便有人交一块,连下一口痰也事先交了的...
2013.04.23 10:37:00
-
群众举报热情的戕害,也为正常的反腐败工作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只会让腐败官员胆气更壮,越发嚣张;只会让有举报热情的民众心生忌惮、甚至噤若寒蝉。人民监督被掺入了沙子,贪腐蛀虫就有了更多隐蔽腐败、继续周旋的时间空间。官员被举报就是“被污蔑造谣”,老百姓被污名、被恐吓了,埋...
2013.05.13 18:32:38
-
都是一种意见表达,很多时候,群众有怨气,发牢骚,正说明他们抱有希望,有所期待,如果群众对我们的不足和问题视而不见、三缄其口甚至噤若寒蝉,那才不正常。一片歌舞升平的背后,可能暗涌着四面楚歌;处处赞扬称颂,可能正是危机四伏的先兆。对于群众的牢骚或谩骂,既不要害怕,更...
2013.07.25 15:33:00
-
报了此事,为什么不向社会公布?为什么记者采访时,当地官员都讳莫如深地躲着记者?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黑手捂着此案,并让当地官员和媒体噤若寒蝉?
犯罪手段如此骇人听闻,当地人不可能不知道此事;案件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当地媒体不可能不知情;已经进行了内部通报,当地官员不...
2013.08.18 09:16:00
-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铁建57人被通报批评、8人被党纪政纪处分、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背后,央企上市公司圈如今对天价招待费话题几已噤若寒蝉。“说白了业务招待费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会计科目,基于体制原因,可以说每家(央企)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谁又能禁得起严查?”一家央企上市...
2013.10.24 08:06:00
-
个十足的门外汉。
2011年以来,开发区检察院陆续招录一批年轻干警充实到反贪反渎一线。院领导发现,年轻干警普遍存在着审讯过程中“噤若寒蝉”,不敢开口、不善开口,满足于为老办案员打下手的问题,成长较为缓慢。
针对这一情况,该院2012年初推行了办案“搭档制”,指派三名...
2013.11.20 15:22:00
-
须谨慎”日益成为广大公众明哲保身的信条。大家开始计算“助人为乐”的成本,发现成本颇高,当有人需要他人帮助时,即便那些想帮忙的人也噤若寒蝉,不敢伸出援手。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讲究的是竞争、效益,关心的是“优胜劣汰”,“助人为乐”精神过时了。但是如果每个人只...
2014.01.13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