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低,不懂高雅艺术吗?如果这样认为,那是看低了中国人。窃以为,说到底,是因为过去演出商乱营销,媒体盲目宣传,造成“大师”满天飞,噱头四处生的混乱结果。
看看我们现在的娱乐演出市场,真是光怪陆离,真假难辨。凡是“外来和尚”,不辨良莠,一律称“大师”、“泰斗”。...
2009.07.10 14:45:00
-
有人借《济公》主题曲写了一首“潮人乞丐歌”,综艺明星以模仿“犀利哥”为时髦,淘宝商家把犀利哥的“行头”标价6666元,作为获取点击的噱头;接着大众对“犀利哥”的经历刨根问底,有人说他是自己失踪多年的丈夫,有人说他是一位抗洪老兵;到最后,才有人提及,原来他是位精神病...
2010.03.08 08:41:00
-
提及另一部同样改编自畅销职场小说的美国影片《穿PRADA的女魔头》。在《杜拉拉升职记》筹拍之初,《杜拉拉》就曾打着内地版《女魔头》的噱头,并特意请来该片的造型师为自己的影片造型。然而,从结果来看,翠西亚·菲尔德的巧手也顶多只是给了杜拉拉一个“女魔头”一样绚丽时尚的外...
2010.05.21 14:06:00
-
种理念。像这样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尊重历史、善待名人,无疑是值得学习的。
俗话说,“有了精神才有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此。只有找准了精神支柱才能经受得住现实考验,若纯粹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噱头,借争抢之机炒作,注定会行而不远。 (周欢/江西财经大学)...
2010.05.26 08:22:00
-
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快乐男声”,收视率和受关注程度都不低。节目成功的背后,出色的选手和精良的制作固然是主要保障,但制片方炒作噱头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中性帅气的李宇春,到有着“绵羊音”的曾轶可,再到如今的“伪娘”刘著,他们每一个的出现无不引发社会热议。
...
2010.05.31 08:42:00
-
似乎已成为儿童消费高端化的助推器。
家长应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如今的儿童消费中,其实很多都是商家炒作出来的噱头,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培养,不一定要靠金钱和贵重的礼物维系,过度的高端化消费,还有可能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孩子的世界观...
2010.06.01 15:15:00
-
当日“编后”中,我们提出,要警惕一些相亲交友类节目正在“成为个性张扬、搏位出名的平台,成了各种价值观甚至‘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这种低俗价值观放大的公共空间”。近日,本报记者就这类节目的影响程度、社会成因、时代特点等,展开更进一步的采访调查,本版与人民网...
2010.06.22 15:34:00
-
们都很清楚,在应试教育迭遭诟病的大背景之下,考分与能力与素质不一定能完全画上等号。那么,单单瞄准偶然的那一个或那些给予重奖,除了制造噱头,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
无论哪间学校,肯定都希望延揽到优秀的生源。但是,用什么来吸引?见仁见智,显然,金钱不是有效乃至唯一的手...
2010.06.23 08:35:00
-
板球友谊赛等英国热门赛事也先后禁止观众携带类似于“呜呜足拉”的助威道具入场。不过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美国职棒大联盟某队为了制造噱头,在主场比赛中向1.5万名观众免费发放迷你型“呜呜足拉”,结果当然是球员纷纷悲愤地去买耳塞。
都图新鲜 卖得火了
“呜呜足拉”...
2010.06.28 08:43:00
-
对派出国而言,成功的间谍是英雄的代名词;对目标国来说,间谍又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而此次美俄“间谍门”事件的主角之所以成为被炒作的噱头,最主要的原因是引人眼球的“美女”加上神秘的“间谍”,完整地构成了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也正是这种“光环效应”,导致人们很容易...
2010.07.15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