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从个体生存的小生态环境来看,这个地区易于为生,以至使人产生了对自然环境的自然顺应感和深度倚赖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思想的悄然滋生,应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产生了顺应自然的泛神论思想;生活资料的易得,使伦...
2014.01.02 15:13:00
-
寄托高洁的情思。尤其是诗文着一“抱”字和“媚”字,使自然山水富有了人的灵性和美好情感,称得上是谢诗的绝伦之笔,正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样,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出一幅自然中的图画,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澄澈、清明。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山水自然美的...
2016.03.22 08:53:00
-
当春天挣脱冬的寒冷悄悄降临时,总是先在大地上留下星星点点的征候和信息,这微妙的变化逃不过诗人的眼睛。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吴均的“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沈约《泛永康江》中的“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2016.04.27 09:15:00
-
亭畔一游,亦觉“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喜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登楼眺望,更是写下如有神助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个在柳树上歌吟的鸟儿,说不定就是黄鹂。只有那独处深闺的思妇,好像不愿听黄鹂唱歌,“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2017.03.14 09:39:00
-
成了中华美学中独特的价值观,即以感兴思维而创作出的不可重复的个性化作品为最上乘。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流传颇广的经典名句,很多人以“奇”解之,而宋代著名诗论家叶梦得认为“此诗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
2018.07.25 10:09:00
-
明思想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全局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美景始终都是一幅整体和谐的全景图像。生态系统的治理必须讲究系统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
2019.01.07 10:04:00
-
王献之。又有谢氏家族“大小谢”。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
2023.02.11 09:49:00
-
镜头是以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隐喻山河破碎之痛;侯孝贤导演的电影《聂隐娘》中池塘昏鸦的空镜是以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意,而化为时光荏苒之叹;等等不一而足。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从高适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开始,将...
2023.08.09 16:15:00
-
镜头是以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隐喻山河破碎之痛;侯孝贤导演的电影《聂隐娘》中池塘昏鸦的空镜是以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意,而化为时光荏苒之叹;等等不一而足。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从高适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开始,将...
2023.08.09 1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