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进’工程,让昆剧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这要感谢您四年前作的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重要批示。”“我们要谢谢你!昆剧是国粹,我们要继续大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艺术。”胡锦涛总书记的热情鼓励,让王芳代表备受鼓舞和激励。
机关干部、大学教师、企业家、普通...
2009.03.07 15:22:00
-
纪40年代,以“东洋史学”派和“支那学”派为中心,也包括部分其他人士的中国研究。日本近代中国学出现于明治维新后约20年,大体与日本的国粹主义同时兴起,在思想上属于对前段全盘西化、“脱亚入欧”思潮的反思。它反映出日本学界开始不满足于被视为“学习西方的优等生”,而要展...
2009.06.10 16:16:00
-
是我30年代初期所写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当时我对文化问题很感兴趣,有自己的主张:一方面我反对‘全盘西化’,另一方面我也反对所谓‘发扬国粹’、‘读经复古’,认为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文化问题。但文中对儒家‘仁’的学说的评价,未免肤浅笼统,这是一个尚待深入钻研的理论问题...
2009.06.24 14:08:00
-
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有些大学生英语考过八级,能说流利的英语,而说汉语却结结巴巴,对西洋文化趋之若鹜,而对国粹文化不愿问津,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
重应试教育而轻母语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母语修养的缺失。我国的基础教育大多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
2009.07.31 17:36:00
-
而不思进取;只有真正的文化精英,才具有才能和智商,在中华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用于开拓中国的未来。”我也向他说了我的内心感悟:“国粹疯狂日,历史倒退时。”
更具有幽默色彩的是,在笔者即将写完这篇文章时,正好有两位青年作家光临寒舍。他们问我在写什么,我把文章内...
2009.08.05 16:50:00
-
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百年来埋藏在中国人心底“为往圣继绝学”的宏愿、“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始终不曾磨灭。
“保固有之国粹,而进以世界之知识,一举而二善备者,莫如设图书馆……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而中国则尚阒然无闻焉。...
2009.09.09 14:33:00
-
来者如何评价这一开创性的工作,都必须认真对待该书所拓殖的视野和问题域。
从学术发展的战略来看,此书对文化背景的确立并未囿于“国粹”一隅,而是为了登上世界的舞台,更好地直面技术实践。在作者看来,从西方现代技术的引进到与西方技术哲学思想的“接轨”,并非中国古代的...
2009.10.21 16:55:00
-
坚持传统文化。其实他们有点类似晚明部分士人的想法,即退一步来说,假如国家亡了,学术不亡,国家还能复兴;如果国学也亡了,国家就无法复兴。国粹派将国学的兴亡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概念。现在我们说国学,最早讲国学定义的是...
2009.10.26 14:28:00
-
国学报》),转变了它“朝廷太学”的教育机构及制度性质,成为国家意识之下的新产物。
由“一国的学术文化”而相应出现“国故”、“国粹”、“国渣”等等褒贬不一的词汇。对“国学”一词的质疑或拥护,显示了学者的知识立场与学术态度,殊途同归的是,关心国学、讨论国学、参与...
2009.11.17 10:22:00
-
主与科学,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矫枉过正”,将中国文化与民主科学对立,致使我们的思想始终在“西化”与“国粹”两极震荡。尽管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优秀学者未曾放弃过中西会通之努力,但尚未深入涉及思维方式问题。“象思维”的提出,无疑是当今中...
2009.12.17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