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动环境产权改革,刺激环保投资,把环保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实质性推进垄断行业改革。(1)防止产业振兴中的“国进民退”,把打破垄断作为危机中提高产业投资效率的关键举措。(2)加快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深化民航改革,积极推进邮政开放进程。(3)把打破行政...
2009.03.19 09:54:00
-
需要推进相关的改革: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以扩大社会和民间投资。二是财政投资要优先考虑能够拉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在拉动社会投资中的杠杆作用,尤其要避免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防止可能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9.04.14 10:21:00
-
投资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社会各方面的反映看,贯彻落实《反垄断法》,打破现有垄断格局,不仅是提振经济增长信心的关键,也是防止“国进民退”的关键,更是扩大社会投资的关键。为此,应采取多种积极措施,着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策一、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增强《反垄断法》可操作...
2009.05.21 13:25:00
-
要应调节政府、国有企业和居民私人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在过去几年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初次收入分配流呈现突出的“国进民退”态势。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制度,应在税种、税率、税基等方面,主要集中于如何调节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过...
2009.06.24 11:15:00
-
高效益的服务业转变的新阶段。我们不能只做“世界工厂”,更要做“世界服务提供商”,服务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国进民退”引发担忧
较之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同所有制成分的际遇更令人关注。
种种迹象显示,国有企业...
2009.06.24 13:58:00
-
马,资金成本空前低廉,新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再次抬头;而大型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先发优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却经营环境困难,“国进民退”的担忧升温。此外,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第一产业相对滞后、东西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等问题依然待解。“调结构”任重而道远。
在经济...
2009.08.11 11:13:00
-
税费趋重,成本升高;责任加重,风控不足”等多重困难。与之同时,很多大型国企、央企却借机强化行业垄断,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呈现“国进民退”趋势。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要重视大型企业,更要扶持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良性的企业...
2009.08.27 14:39:00
-
见的手将进一步从经济领域中退却。然而,尽管官方依旧沿袭改革开放路线,事情还是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权力的主导下,以做大做强为标志的“国进民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促进GDP发展,越来越成为主角。在这种情况下,鼓吹消除垄断,加强开放的经济学变得不再为官方所喜...
2009.10.15 10:45:00
-
要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简直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思稳定。改革必须兼顾稳定,“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更应该注意维护好稳定。在这次“国进民退”式的改革中被“收编”的私企煤老板自称是“利益的损失者”,许多煤企老板对矿山资源价款补偿政策反映强烈,认为不能弥补其损失。政府的政...
2009.11.16 14:24:00
-
最近山西、内蒙古相继对小煤矿进行兼并整顿,组织国有大煤矿收编民营小煤矿,出现“国进民退”现象。有人说这是“改革倒退”,有人则不赞成这一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想从国有经济定位、国有企业定位、民营经济定位、兼并整顿目标定位、“改革倒退”定位这五个方面谈一点看...
2009.11.27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