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我们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中...
2009.03.07 15:38:00
-
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主导。他们不但阐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规则、主体、对象和可能带来的结果等等,而且涵盖丰富,将议题扩大到全球化、国际秩序、建构主义、公民社会、国家地位与主权、国际干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方面。1可以讲,“全球治理”这一视角比国家治理、地...
2009.04.14 16:58:00
-
脱胎换骨。
奥巴马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使得美国大幅减少中东、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依赖,较少依赖化石能源,进而实现国际秩序的重建,促使全球经济转型。
奥巴马能源新政的历史作用
金融危机为奥巴马团队提供了创造历史并达到历史顶端的机会,在美国历史上最...
2009.04.27 09:43:00
-
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近也呼吁美中两国应该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结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之后美欧关系的高度。基辛格强调,现存的国际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已与政治体系脱节。而在未来新秩序中,中国无疑将扮演关键角色。
当然,美...
2009.04.27 09:29:00
-
生出来的观念冲突,进而把中美之间的矛盾夸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西方战略界人士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新兴大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要求改变现存秩序。这种改变要求更多地满足新兴大国的要求,而这种满足又是以削弱现存大国的地位和利...
2009.05.13 10:10:00
-
国模式”颠覆了新兴的大国必是好战和富有侵略性国家的论点。艾布拉米说,在国际关系史上,崛起的国家都好战和侵略成性,其崛起必定会颠覆国际秩序,因此如何遏制崛起的新兴大国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再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到目前为止,中...
2009.05.19 13:23:00
-
他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不及美国,但并不受美国控制。事实上,它们总是能制定并执行它们自己的对外政策。美国不可能强行推动自己想要的国际秩序。简言之,与冷战结束时相比,甚至与冷战期间相比,尽管美国的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仍然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但是其战略能力却呈现...
2009.06.26 10:16:00
-
世界多边外交显著升温的延续与升华,反映了国际社会为协调诸多全球性挑战而采取的积极行动,其间充满了复杂的博弈,也预示着危机之后新的国际秩序逐渐浮出水面。
单边主义行不通
当代国际体系源自近代欧洲,强化于冷战阶段,其特征是以国家主权为核心、以不干涉内政为要害,主...
2009.07.31 17:02:00
-
本共同社率先披露,中美日三国外交部将于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对话——约占全球GDP总量40%的中国、美国和日本将举行三国对话,象征着现有的国际秩序即将迎来转机。
“其实奥巴马上台之后,基本上很快就接受了中美日三方会谈的建议。”中国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接受《环球》杂志采...
2009.07.31 17:08:00
-
领域涉及国际化和参与全球治理内容。考虑我国外汇储备仍在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趋势,可以积极探索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途径和方法。要全面评估我国经济发展内外新形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制度建设,逐步从过去接受国际惯例转向参与建立新国际秩序。(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9.08.10 1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