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关键是要确保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就是在流转中不能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和权属关系。不改变土地用途,就是农地流转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流转用于非农开发和建设...
2009.03.16 15:13:00
-
特权和减租减息(“四反双减”);在边境采取“稳妥、缓改”,保证社会稳定和正常生产。第二步是正确划分农村阶级,分配土地,废除农奴主土地所有制为劳动人民土地所有制,满足翻身农奴对土地的要求。[10]其中,关于对未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的多余生产资料实行和平赎买,毛泽东...
2009.05.07 13:35:00
-
的经验对其发展经济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具体到土地问题上,应实行如下改革。
土地行政管理改革的理想目标
一是分解政府的土地所有者代表职能和土地管理职能。西方国家也或多或少有国有土地,但其中的经营性用地并不一定由政府直接经营。例如加拿大是由国有的公司经营,...
2009.05.25 15:16:00
-
转及流转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同时,指导各乡镇成立“四监管办公室”,主要负责流转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和备案;指导签订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承...
2009.05.27 15:53:00
-
以及可能形成的挑战。
一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小农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将小农经济看作是“自耕农自由占有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体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之一。”8中国自战国秦汉以后,小农经济开始繁荣发展,成为社会的基础,直到晚清民国,...
2009.06.02 14:09:00
-
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在相当长时期中有封建地主经济与它并存。即使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同时存在小作坊、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个人土地所有者,公营性的“国有企业”,外国公司,特别是股份制的出现,使所有制形式更是复杂化多样化。然而,尽管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但占主导地位的所...
2009.06.02 14:51:00
-
土地法典》(以下简称土地法典)。该土地法典正式取消了单一的公有制,承认国家所有、私人所有、集体所有、集体股份所有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使俄罗斯的土地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土地成为私人所有权的客体,所有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占有和...
2009.07.23 16:13:00
-
要政府保护富人的财产。到了商业社会,虽然有了高度的分工,但其结果是市场兴起、国家的作用大大削弱。而且私人财产的分配趋向平均化,由土地所有者转移到企业家手里,从少数人转移到多数人手里。因而,从农业社会到商业社会,政府的强制(coercion)也在下降。斯密还试图探索农民与...
2009.08.05 17:09:00
-
顾,特别是1950年代颁布的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我们新的婚姻制度逐步地建立、完整和改善。而土地改革法则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了这样一部根本大法,使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比民法通则先颁布了四个月,为什么会出现...
2009.10.10 11:01:00
-
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及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组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首先剥夺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导、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1952年到1956年,经过“一化三改”,形成了以公有...
2009.10.21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