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秘密:在中国叫做“胜者王侯败者贼”,在英语中叫做“Might is right”——有权的人总是对的,谁有权(威力)谁有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圣人之道几乎也是由胜利者、权威者书写的。远在先秦时期,庄子已经看透了治国之道其实是为胜利者、权威者、权力者效力的。他干脆抨击一切道道、道理...
2011.01.28 08:12:00
-
懂得盗亦有道的道理了。
这一点启发我们,为了战胜对手,必须尊重对手。
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什么叫盗亦有道呢?庄子以此来说明圣人之道也可能为强盗所用,从而贬低所谓圣人之道的意义,祛除圣人之道的魅力、压力、光环与高高在上。但是,也许此篇的作者始料不及,你既然讲盗亦有...
2011.01.30 08:35:00
-
欺世盗名者窃的是国。三、圣人之论有其可取处,但也往往会有一厢情愿处,有薄弱处。这些弱处被糊涂人、偏执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能够使圣人之道变成害人之道,如西方哲学家所言,堕入地狱的陷阱,是由升入天堂的愿望修筑而成的。四、你说你圣人,我说我圣人,天下岂不大乱?五、圣人之说使...
2011.02.01 08:34:00
-
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981年,邓小平同志为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作序,写下这样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文...
2013.07.25 15:25:00
-
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该书最末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所谓“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前引“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
2014.07.07 08:53:00
-
谓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也。顺者,不违也。舍己从人,故言入于耳,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也。学者自是其学,闻他人之言,多违于耳。圣人之道,一以贯之,故耳顺也。”这是清代学者焦循对“耳顺”的解释。说的是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
2014.07.24 08:55:00
-
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平”。终于使天下太平。这是圣人治国的结果,而暴君治国会怎么样呢?孟子指出:“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乱...
2014.10.10 15:31:00
-
排”就是“道”,此乃“即使是学,即事是道”。他还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说:“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样,“百姓日用”就成了检验是“道”还是“异端”的标准。他还这样说:“满街都是圣人”,...
2015.08.04 16:24:00
-
耻,是谓国耻。”
其时正值明末清初,学者延续明儒陋习,多喜谈心性,而士大夫阉然媚于世、媚于新朝廷者亦为数不少。所以顾炎武上接圣人之道,树起“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两面大旗,并特别指出“耻”是根本中的根本,可谓切中时弊,对于今人也仍有重要意义。
“行己有耻”是...
2015.10.16 08:26:00
-
耻,是谓国耻。”
其时正值明末清初,学者延续明儒陋习,多喜谈心性,而士大夫阉然媚于世、媚于新朝廷者亦为数不少。所以顾炎武上接圣人之道,树起“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两面大旗,并特别指出“耻”是根本中的根本,可谓切中时弊,对于今人也仍有重要意义。
“行己有耻”是...
2015.10.16 13: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