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之后独立提出“西学中源”说的,因为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皆心怀故国,隐居不仕,康熙研读他们著作的可能性不大。
当时,为迎合圣意,一些文人极力鼓吹此说,并加以阐释和附会。其中一项重要的“成就”是说明中学如何传入西土,影响西学。这一点当是至关重要的。早先王锡阐...
2010.03.22 13:26:00
-
大众绝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用周国平先生一篇文章的观点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适应现实,而是为了不受现实奴役。
毕业典礼是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场合,之所以为“典”,是因为具有神坛的意义;之所以为“礼”,是因为它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课。它应该给学生们一些永恒的真理,告诉...
2010.07.16 08:41:00
-
众兴北门之内,占地约一亩。“文革”期间庵中殿房仅存四间,破漏不堪,信众依稀,香火寥落,由方玉师常住,一九九O年庵事由扬州派陀林圣意师主寺,信众日增,法业渐兴。
一九九二年春,旅台乡友陈慧剑先生回籍探亲,其孙汉清偶到乃祖入庵谒佛,见情感慨系之,返台后随撰文刊...
2012.04.24 09:03:00
-
颇高,恩礼尤重。唐代设立经筵官的目的是“从容近对,延访大义”,这就决定了入选者必是“强记博识,待问而不匮,守道而无邪”,可以启迪圣意,对皇帝起到规劝、谏讽作用之人。经筵专门职官的出现是经筵制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经筵制度逐渐向正规化、完善化进步,慢慢踏入成熟...
2013.12.23 16:28:00
-
将知天(即把握天道)作为人类性善修养的归宿,这样就为孔子发轫的伦理重建运动寻找到了精神家园,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理性思维与神圣意识重新找到和解之道,以此来救治理性滥用对世道人心所造成的破坏。孟子的智慧被后世学者继承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表...
2014.05.14 08:36:00
-
夫斯基式的无序、忧郁,隐含的却有托尔斯泰式的庄严。俄国文化两个重要传统就这样组合在鲁迅的世界里。
托尔斯泰的作品给人的多是“圣意”的普照,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充满了“浊味”之寒冷。“圣意”则会成为“劝善书”,而“浊味”里多无路的迷茫,恶魔之影在花丛里舞蹈着,指示...
2014.10.20 08:35:00
-
皇帝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和最高的审判官,他的权威超越法律之上。虽有汉文帝、唐太宗尊重法律权威的一些史例,他们从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使圣意屈从于法律,如同唐太宗所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但更多的情况是法律随着皇帝的权威而为之轻重,如汉代杜周所言:“前主...
2015.01.09 07:35:00
-
”的序幕。
活动中,法学专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现象,对《国旗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国旗的神圣意义,掌握了关于国旗升降仪式的相关知识,知晓了一些违反国旗法规定的错误行为、增强了对国旗的尊敬之情,使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激...
2015.09.24 09:32:00
-
“你就勉强起草了,何愁不富贵。”杨亿回答:“如此富贵,并非我所愿。”没办法,真宗只好另请他人起草册封皇后的诏书。
杨亿虽频忤圣意,真宗并不计较,对其礼遇依旧。真宗后期,为一群小人包围,王钦若、丁谓先后拜相。王钦若曾与杨亿在馆阁共事,同修《册府元龟》与国史,“...
2015.09.28 09:23:00
-
“你就勉强起草了,何愁不富贵。”杨亿回答:“如此富贵,并非我所愿。”没办法,真宗只好另请他人起草册封皇后的诏书。
杨亿虽频忤圣意,真宗并不计较,对其礼遇依旧。真宗后期,为一群小人包围,王钦若、丁谓先后拜相。王钦若曾与杨亿在馆阁共事,同修《册府元龟》与国史,“...
2015.09.28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