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那种将实现“民本”思想的良好愿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的想法,已被历史反复证明,只是一种幻想。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占人口大多数的“民”尽管以其勤劳智慧支撑起了全部上层建筑,但却改变不了作为封建王朝谋求江山永固、代代相传的手段和工具的历...
2009.03.09 14:35:00
-
本相同,都是指社会组织化状态中人们的习俗、习惯、个性、品性等。一般说来,西方学者大多对这两个概念没有特别的区分,往往交替使用。但在中国古代,“伦理”与“道德”却有着严格区分。“伦理”一词最初是分开的。 “伦”字最早通“纶”(经纶)、“和”(和谐)、 “辈”(辈分)、 “...
2009.04.02 13:14:00
-
身,坚守正道。蔡邕对这篇作品大加赞赏,“甚美其文,以为莫尚也。”表现出审美鉴赏的尚奇心理。
王充的《论衡》是一部“疾虚妄”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当时士人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蔡邕对这部奇书情有独钟,在吴地得到它如获至宝,珍藏帐中,秘不示人。《论衡》...
2009.04.07 15:22:00
-
代墓葬里,发现了栩栩如生的黑人陶俑。这表明,最晚在唐朝,东非黑人的形象就出现在中国的雕塑和陶瓷工艺里了。
这些黑人还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比如《太平广记》里有一篇《昆仑奴传》,就是讲述东非黑人磨勒的故事的。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黑人的形象大多是美好的,尽...
2009.04.22 15:37:00
-
公元830年所说:“奇怪的是,希腊人对理论颇感兴趣但又不为实践所累,而中国人对实践兴味盎然但对理论则多有忽视。”[7]重视经验的方法在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中非常广泛,尤以农学最为突出。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求》,就是对6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系统总结。他的农学...
2009.07.08 11:11:00
-
过程,他并不以知识教人,而是教人如何获得知识。教人“思想”而非教人“信仰”,这也反映出古希腊与先秦时期政治的差异。
二
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中,政治与道德准则是接受而非讨论的对象,是信仰而非研究的对象。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探究知识本身,而是如何将圣贤传给我们的知识...
2009.07.20 09:52:00
-
本上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政治结构相对来说具有弹性,文化系统的弹性就更大一些。但即使是在文化系统中,也有刚性与弹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它大致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刚性;而佛教、道教具有补充儒家思想之不足的性质,具有弹性。这就...
2009.07.23 16:16:00
-
者好评。清人称其词“深得词家含蓄之意”,“大有唐人之遗意”。吴梅称其“词意并茂,有宋人不及者,谓非山川灵秀之气独钟于后不可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评论中,有所谓“北雄南秀”之说。辽人留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却体现、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风格和流派。如,天祚帝文妃...
2009.07.24 13:02:00
-
受,则只会铤而走险、群起抵抗。最终,或者原有的统治集团调整治理办法,或者统治集团改朝换代、重新确立新的政权和政治统治。这样的情境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屡见不鲜。
从中外历史传统来看,农民不仅是征兵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参与起义、推翻政权最有力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自...
2009.08.05 17:09:00
-
’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其中左手压右手、右手压左手的情况都有。而在今年的‘春晚’中,演员们也很少留意这一点。”艾教授指出:“在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或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崇尚左、以左为大。《老子·三十一章》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
2009.12.02 0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