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应当通过正常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像肇事男子何某这样行凶杀人然后自杀,显然属于一种非理性的“维权”方式,而且事实上也属于犯罪行为。在否定何某非理性与犯罪行为的同时,我们也需看到的是,何某的法定劳动权益确实是受到了嘉衡首饰厂的损害。何某在该厂工作至少三年,被辞退时本应...
2009.04.16 13:54:00
-
化发展的规律,并用《语言文字法》进行了立法规定。实践证明,半个世纪以来,简化字在文化普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假如说现在否定了简体字,那么,后人面对这50年来的文化如何解读?已经掌握了简体字的国人如何重新学习汉字?这肯定会造成巨大的混乱,是完全没有必要...
2009.06.18 16:10:00
-
形成的有关审判与管理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就是“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句话并不是意在否定逻辑的作用,而在于强调经验作为一种“活的法”或“行动中的法”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强调应当根据变动了的现实生活不断调整思维,赋予法...
2009.07.08 10:44:00
-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村落共同体”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情,村落并不是封闭化的也并不是孤立的,相反与外界社会处于有机的联系之中。在否认“村落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福武直提出了“乡镇共同体”的概念,他将“共同体”理解为农民基本生活得以维持的农户聚集区域,乡镇即为这...
2009.10.26 14:31:00
-
和实践成果。在实践自我超越的历史过程中,理论首先是作为实践活动中的新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目的性要求而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正因如此,伽达默尔又说,“理论就是实践的反义词”(同上,第21页)。
理论作为...
2009.12.02 11:03:00
-
如意事,实现人生“应当如此”的理想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所具有的“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应然存在于人生的实然之中,是实然的内在否定因素。人的能动性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存在于人生实然中的应然转化为实然。这就是人生的自我塑造。
人生是生与死相统一的过程
在...
2010.01.15 14:46:00
-
然而,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却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侵略战争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尽管战争已结束60多年,但由于日本社会始终存在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倾向,并发生了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将中日关系推向冰冻的边缘。
对历史问题的认知是困扰...
2010.02.04 11:18:00
-
社会主义社会在否定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过程成长起来,由此,批判封建主义和批判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历史向度。社会主义社会是对封建社会的革命,但仍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并将和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对立共存,由此,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吸取资本主义...
2010.05.07 17:08:00
-
便也当仁不让地在网络上批判起父母来。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之爱,无可怀疑,但表达方式应有讲究。“父母皆祸害”之论,要害不在否定亲长之爱,而只是情绪宣泄的一种夸张表达。父母需要反思的是:孩子人生的快乐与成功是不是一定来自为他们创造的“最好的环境”?在为子女做...
2010.07.29 16:02:00
-
生的条件。
只有发展,才能从物质形态上、精神形态上、政治形态上化解矛盾,因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只有在否定与否定状态中,才能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前提。
而决定矛盾的因素是事物的同一性,同一性是保持矛盾统一...
2010.11.08 1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