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周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2016.07.24 08:27:00
-
方面的研究。
武平还介绍说,天宫二号装载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技术体制新,指标先进。这些载荷的应用,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会产生显著的...
2016.09.15 08:37:00
-
众两院通过的“2017财年科研投入法案”,却并没有采纳特朗普的意见。NASA的预算在去年基础上将增加1.9%,总额接近197亿美元,并继续支持地球科学研究,NASA的教育办公室也获得同2016年持平的1亿美元经费。
NASA与商业航天
事实上,航天领域包括公共航天、商业航天和军事航天三个部...
2017.08.09 09:19:00
-
众两院通过的“2017财年科研投入法案”,却并没有采纳特朗普的意见。NASA的预算在去年基础上将增加1.9%,总额接近197亿美元,并继续支持地球科学研究,NASA的教育办公室也获得同2016年持平的1亿美元经费。
NASA与商业航天
事实上,航天领域包括公共航天、商业航天和军事航天三个部...
2017.08.09 09:19:00
-
中巴经济走廊”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前沿交叉研究,弥补国际科学界对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三大山系交汇区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影响区地球科学研究的不足和空白。
(2)开展海洋及陆地表生灾害减灾理论研究与技术示范,为“中巴经济走廊”提供安全保障。
(3)开展生态环境与生...
2018.01.18 09:09:00
-
中巴经济走廊”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前沿交叉研究,弥补国际科学界对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三大山系交汇区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影响区地球科学研究的不足和空白。
(2)开展海洋及陆地表生灾害减灾理论研究与技术示范,为“中巴经济走廊”提供安全保障。
(3)开展生态环境与生...
2018.01.18 09:09:00
-
养成有知识的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五位科学家中年龄最长者朱日祥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日祥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探索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与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资源能源,及灾害防治。“我的责任就是通过科学研究,让我们生存的地球成为一个更...
2018.01.25 09:33:00
-
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建议”上的批示
VW001.031.20160720.001 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2019.07.11 15:25:00
-
中心。“我们联合10多个国家地质调查局和国际研究机构参与这个大科学计划。”陈骏说,“我们拟将这个数据库建在苏州,使苏州成为未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基地,并云集一大批顶尖地球科学家、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
“南京在空间天文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
2020.05.30 08:59:00
-
量大、用途多,且分布在世界各地。“未来,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资源,这一建在苏州昆山的大数据中心,有望成为未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基地,通过整合全球地球演化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识别全球资源与能源矿产宏观分布规律,推动地球科学研究变革。”沈树忠说,深...
2021.11.24 1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