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带动,江苏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到1997年全省实际城市人口比重已达33%左右,但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引发了诸多的负面效应。在80年代,江苏推行的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分散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虽然相当多的乡村劳动力...
2009.02.17 14:33:00
-
重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四是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积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提升县域经济活力。文件还对确保农民增收,发展社会事业等内容作了相应规定,这里不再详述。
五大亮点凸显新“重农”政策
我们不难看出,20...
2009.02.17 15:19:00
-
不利于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作用。不过,通过政策和制度安排,也许可以避免或减弱新的矛盾。
提高了省区综合调控难度
难点之三是县域经济调控问题。实行“省管县(市)”体制,将使县拥有大量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县级单位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
2009.02.18 11:05:00
-
的矛盾。市侵害“县”及农村地区的利益,形成所谓“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市吃县”或“市刮县”的现象,严重影响束缚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市管县体制。 中共中央1982年第51号文做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决定,首先在江苏省试点...
2009.02.19 09:52:00
-
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广大干部群众以扎实肯干的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跨上新台阶,商品市场繁荣,县域经济发达,经济充满活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国前列,并蕴育了强...
2009.02.23 10:13:00
-
的不能说不好。但在衍变过程中,“市管县”体制逐渐悖离了上述政策意图。“市管县”体制从行政、财政上确立了城市的中心地位,却削弱了县域经济的自主权。在“市管县”下,市把县的发展和财政大权以及相当部分的人事权集中到市里。由于我们对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看经济增长的情况...
2009.02.24 10:43:00
-
认真听取水环境治理介绍,详细询问水质状况,并登上甲板察看清淤挖泥工程作业。他说,太湖的水环境,关系周边地区人民生存和发展,关系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加快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还太湖一湖清水,...
2009.03.06 14:43:00
-
革开放以来江苏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的经验,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路,并从体制机制创新、强县扩权、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社保面、提高社保水平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
2009.03.06 14:46:00
-
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带动,江苏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到1997年全省实际城市人口比重已达33%左右,但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引发了诸多的负面效应。在80年代,江苏推行的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分散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虽然相当多的乡村劳动力...
2009.03.07 15:32:00
-
全局的高度,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采用区域平衡的方式发展。现在,梯度开发的绝对战略优势已经大大弱化,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
2009.03.07 15:3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