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地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和人口不断持续增长,这种伟大成就世界公认。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口增长过快,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这反映出,我们发展经济存在重生产力、轻“源泉”的倾向。为此,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在1980年9月发表致全...
2009.09.29 11:49:00
-
本办法。[4]259
在生产和流通的关系中,生产是第一性的。现实生活反复证明,金融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数量不足,社会购买力增长过快,供求差额太大。陈云指出:“解决商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根本办法是积极增加生产。”尽管在一定时期,商品供应与社会购买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
2009.12.01 16:51:00
-
续处于上行周期。
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平均经济增速9.8%相比,明年GDP达到10%左右,从长周期来看并非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信贷增长过快,流动性充裕以及“热钱”压力加大,汇率和贸易摩擦增多等经济过热时伴生的压力可能在明年出现。这说明世界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传统增长模式的...
2009.12.21 16:07:00
-
业单位多次增长工资,而企业中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目前普遍在20倍以上;三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行政性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增长过快,行业平均工资差距从2倍左右扩大到6倍以上;四是目前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还包括要缴纳约占基本工资10%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所以笔者认...
2010.07.13 16:00:00
-
藏的深意。
“十一五”这5年,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犹如面对一场艰难的大考。从一开局经济外汇储备过多、外贸顺差过多和投资增长过快的“三过”考验,到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到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
2010.12.13 09:03:00
-
设单元中的一段正常刻度,却因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让这段时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这是一段充满惊涛骇浪的航程。从开局之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考验,到半程之后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与世界,一起在巨大的经济强震中求生自救...
2011.01.05 08:35:00
-
再一次走进甘溪,带给曹伦华的感受也更不同。“由于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地区的确存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而有些地区经济增长过快,又容易导致爱心教育的缺失。”曹伦华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苏外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根基和国际融合视野的大中国人”,感恩教...
2011.11.08 10:12:00
-
们已经进行的一些“保”的行为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隐忧与后患:据国土管理部门反映,在保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借机圈地,搭车用地,土地使用增长过快,保“红线”、保18亿亩耕地的压力益发加大;环境监管部门则发现个别地方在保企业的幌子下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浑水摸鱼,重新上马,保环...
2012.11.02 13:26:00
-
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消耗强度高,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软肋,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
2012.12.13 09:04:00
-
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消耗强度高,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软肋,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
2012.12.13 09: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