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44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理想在当时最终没能实现,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追寻的政治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实,当时其他学派,如墨家的“爱无差等”,与道家“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六十七章)的说法,也是如此。(作...
    2009.03.16 15:48:00
  2. 有关系,不能仅凭一两篇文字或一两个句子就得出结论,要阅读全部有关史料才能下判断,这是个常识问题。   (三)尧舜禅让说是战国时代墨家所编造。   在夏朝之前有尧舜禅让的事,对此,顾先生曾一再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戟,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11]...
    2009.04.28 12:55:00
  3. 授权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于天下。”先秦的儒家、墨家、纵横家及后世的文人学士对先王禅让的千古佳话津津乐道,孜孜以求。近年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如见于郭店一号墓的《唐虞之道》及《穷达以时...
    2009.04.29 16:27:00
  4. 援观,又是对古代“以人为本”精神的一种超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既是对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仁爱思想和墨家“兼相爱”的博爱思想的弘扬,在大灾大难面前,无数英模人物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大爱无垠的感人举动,更是对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09.05.11 10:34:00
  5. 渊源,为墨子人格精神提供历史依据,以解决学术界对墨子人格精神历史根源的盲区。   关键词:人格精神 墨子 思想渊源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以吃苦耐劳、热心救世的三代圣王作为榜样,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兼爱天下的胸怀、匡时救世的侠义风范、言信行果的务实作风等...
    2009.06.19 11:20:00
  6. 为主的宫廷及太史府中,并被齐国及其他诸候国的君臣、百姓广为传传颂。这些都说明《管子》中的内容早在孔子、老子、墨子创立儒家、道家、墨家之前已经流传于世,尤其是流传于以齐国为主的各诸侯国君臣之中。   二、从渊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   学...
    2009.07.23 16:10:00
  7. 化的发展,而丝毫无损中国人的民族自尊。中国文化素有“东方和平主义”思想,其中,儒家“致中和”、“中庸”,重“秩序”,讲“和谐”;墨家尚“兼爱”、主“非攻”与“尚同”;道家“法自然”、崇“无争”。所有这些文化元素都构成“东方和平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文化智慧与马...
    2009.09.14 09:55:00
  8.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吸纳借鉴了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观点,上溯到诸子百家,折射墨家善事利器的科技思想,近源包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远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断...
    2009.10.26 14:38:00
  9. 现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建构和谐社会的丰富资源。如果往细处推,那就可变为: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不仅儒家有相应智慧,道家、佛家也有,甚至墨家也有,我们读到某些研究禅宗工夫的论文,最后的结论却是禅宗具有深邃的“生态思想”。在解决心理疾病方面,不仅道家有相应智慧,儒家、佛...
    2009.12.17 15:20:00
  10. 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真正的伟大的政治理论的形成和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概要的说不过两次。一次是以阴阳五行学改造儒学并兼容了法家、道家、墨家等学说体系形成的西汉儒学或称作“齐儒学”。也就是始于汉武帝,由公羊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这种“儒术...
    2010.02.04 11:1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墨家学派 墨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