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84条,用时0.02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粮农比),从1990年的76.5%下降到2004年的66.2%。此外,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粮食生产的集约度持续下降,部分省区复种指数下降明显。这说明,中国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周小萍等学者将这部分生产能力称为“藏粮于地”的生产力,并用省级数...
    2009.07.03 14:47:00
  2. 斥技术进步的。要想农业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我在想,我们有18亿亩耕地,即使其中的1.2亿亩用来种粮食,假定复种40%面积,每季收400公斤,粮食产量就是13440亿斤,每人就是千斤粮。为什么平均亩产水平还是较低?除了种粮不合算而耕地被撂荒外...
    2009.08.11 10:32:00
  3. 乡何墩村某组24户137人,青壮年劳动39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达38人。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例如,江塘乡2008年双季稻播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15000亩减少到3500亩,复种指数仅为1.19,不到上世纪90年...
    2009.12.10 16:02:00
  4. 症的阴影的故事。故事既是从心开始,亦是从新开始。而不管是从心开始,还是从新开始,都是对李开复当下所做一切的最佳诠释。   在李开复种种值得书写的内容的背后,更值得去描写的是他如何利用自己的选择,一步步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虽然我们说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才是可以复制...
    2010.03.16 08:41:00
  5. 泥巴。于行阳今年57岁,1985年,他开始种西瓜,当时横溪还没有人大规模种植西瓜。后来,于行阳发现他种植过西瓜的田地出现了两年内不可重复种植的问题,如重复种植就会染上枯萎病,导致大片的西瓜死亡。   “看着大片荒掉的西瓜田,我心里很难受。”于行阳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
    2010.05.05 10:57:00
  6. 各类树木38万株。围绕“规模、高效、特色”的指导思想,古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1个,全乡发展高效农业达到1.78万亩(复种),形成了以高产出、高效益、环保、绿色为主要标志的高效蔬菜产业。   管理上古寨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机制由五个部分组...
    2011.10.20 14:34:00
  7. 连大伙为表示感谢给他买的一两包廉价烟他都没有拿。”前李西组的村民们说,去年他们组的水稻产量每亩达到了1300斤左右,断了10年的水稻恢复种植,第一年就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李玉宝起了关键作用。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农村基层干部顺利、有效开展工作的起点。李玉宝吃苦耐劳、公...
    2012.07.18 11:10:00
  8. 扩油菜、提单产、增效益”的总体思想,大力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突出开春第一花——油菜种植,同时,搞好蔬菜、瓜、棉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依靠三种三收、四种四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形成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据介绍,实行农作物间作套种,既增产增收,又提高产品质量。...
    2012.10.12 15:49:00
  9.   近年来,江西万年县引导农民发展农作物套种,努力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让一亩地发挥出双倍、多倍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万年县上坊乡夏营村是远近闻名的生姜种植村。过去,村民单一种植生姜收益有限,而且易受到市场和天气的影响。后来,该村大部...
    2011.10.21 12:00:00
  10. 了环境,还方便了村民出行,真正是一举三得。看来,只要用真心对待老百姓的事,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小泾村,有200多亩的复耕复种土地,村里坚持“不抛荒、收得回、有收益”的原则,采用一季一包的方式,将耕种用地承包给可靠的村民,并严格按照规定收取承包费用。为了...
    2013.02.26 14:3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