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504条,用时0.04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救助计划渐成体系:10日,财长盖特纳公布了“金融稳定计划(Financial Stability Plan,简称FSP)”;17日,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简称ARRA)”; 18日,奥巴马公布了“房屋所有者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H...
    2009.03.07 16:05:00
  2. 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保护主义违背基本的商业逻辑,损害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并将阻碍和拖延全球经济的复苏。上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加剧了大萧条。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经济全球化背景,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往历次危机的一大不同...
    2009.03.07 16:11:00
  3. 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巨大需求,让日本钢铁、化工等“重厚长大”产业找到活路,给社会造成错觉,以为日本经济是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复苏,延误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忽视了老龄化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多65岁以...
    2009.03.07 16:11:00
  4. 将由现在的5%升至7%。如此又埋下爆发新的债务危机的种子。一旦债务泡沫破灭将对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破坏,而企业长期还债负担加重也不利经济复苏。   尽管目前出现的社会动荡主要发生在欧洲一些国家,但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远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基础薄...
    2009.03.09 13:16:00
  5. 哲学领域中的状况是,西方哲学流派纷呈并不断引介到中国,可以说是新一轮“西学东渐”;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经历“文革”寒流以后呈现出复苏现象,尤其是新儒学的影响更有变为强势话语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枝独秀”的时代已不存在。它亟需通过“中西马”对话来扩展自己的哲学...
    2009.03.09 15:38:00
  6. 东南亚、印度等国的激烈竞争,政府帮助外贸企业渡过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存活下来的企业将是危机后促使经济迅速复苏的重要保证。      2.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有专家认为,如果社会危机、社会问题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反向传导,就业和社会预期的悲观将导...
    2009.03.09 13:35:00
  7. 当前的重点是工业经济,难点是外贸出口。要在增加有效投入、扩大消费需求上下更大功夫,在扩大内需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促进经济早日复苏和振兴。一要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力度。特别要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组织各类促销活动。...
    2009.03.16 14:44:00
  8. 可能明确地考虑扩大就业的迫切需要,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企业延伸。   拉动内需的政策如果忽视就业增长,就容易造成所谓的“无就业的复苏”,美国经济在1990—1991年衰退之后,就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无就业的复苏”。避免“无就业的复苏”,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非常关键。对...
    2009.03.10 14:54:00
  9.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发表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的文章(作者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文章说:中国经济增长率2009年将会下跌。美国正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世界经济要想复苏,这两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
    2009.03.16 15:05:00
  10. 尽管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经济实践的时间短,效果显现自然需要较多的时间,但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战胜困难的信心都在对市场自身活力的复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人们越来越开始关心政府支出的效率,越来越开始注意输血的强度和经济恢复的状况和程度。如果不能唤起经济自...
    2009.03.16 15:0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