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现在的官方祭祀。把祭祀和战争作为国家最重大的事情,把祭祀看得比军事问题还重要。祭祀主要就是祭祖先和天地山川的神灵。所以祭礼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在《周礼》中的百官之首,最高的行政长官“宰”(即宰相)第一政务职责就是司祭,在儒家经典《礼记》中认为“凡治人...
2009.04.01 09:47:00
-
汉字古今传承,历史悠久,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近年来关于汉字简繁问题的话题,再次升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好事。而其中简体字只有几十年的说法,似与史实差距较大。
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简体字的历史不是...
2009.06.05 10:15:00
-
敬”存焉。百年来的学风和文风,是越来越世俗化、粗糙化和粗鄙化,可是马先生的文字,既能曲尽事体情理,又能做到典则质雅。
他对华夏文藻,对国家的文事,实抱持极大的期待。当全民抗战的艰难窘迫的环境,他对国家未来复兴之时的文体问题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飞书走檄用枚皋...
2009.06.26 10:15:00
-
度的影响。
(二)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契丹初无文字,辽朝建立后,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对后来女真文、西夏文的创制有一定影响。女真大字就是参照汉字、契丹字创制的。契丹、女真等为丰富中国古文字作出了贡献。
辽代文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
2009.07.24 13:02:00
-
悠久的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一方面,印度河和恒河孕育出来了印度文化,影响了南亚、东南亚以及这一带的广大地区。黄河和长江孕育出来的华夏文化,影响了东亚、东南亚以及这以外的地区。两个文化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对人类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大文化圈之间又是互相影响,...
2009.07.27 11:07:00
-
一些少数民族居民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逐渐放弃自己的传统。如果没有民族优惠政策来鼓励少数民族的认同感,一些民族传统会丢失得更快。华夏文明的发展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和依存的结果,汉文化的兼收并蓄在中华文化的演变中起到了凝聚的作用。中国的民族政策总体上是令人赞赏的。...
2009.07.31 16:55:00
-
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
母语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古代的诗文典籍,过去我们有重视母语诗文典籍...
2009.07.31 17:36:00
-
欧美,在哈佛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等名校光听课却不拿学位。他在德国学习时的64本笔记,涉及英文、俄文、满文、蒙文、西夏文、藏文、朝鲜文、梵文、希伯来文等多个语种的语言学问题。这启示我们,通才教育培养了“大家”,淡泊名利成就了“大家”。
与人才培...
2009.08.07 17:07:00
-
有了后者提供的稳定经费来源,新成立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搜访之勤为历年冠”——于1929年和1930年先后斥重金购入西夏文古籍和“样式雷”工程模型及图档。前者从未见于著录,被国立北平图书馆购入展览,引起轰动,至今仍是西夏学研究的稀世珍品;后者模型为清...
2009.09.09 14:33:00
-
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生前曾幽默地讲:“在中国,姓夏的人传说都是夏朝皇族的子孙。我虽然姓夏,但是作为一个保守的考古工作者,我认为夏文化的探索,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许宏说:“二里头无论是夏晚期还是商早期,都不妨碍它是最早的中国的雏形。”
满天星斗:最早“...
2009.11.13 1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