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不能脱离现实生产力水平
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所有制结构转化。我国20世纪50年代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单一公有制,并不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这一选择不...
2009.02.18 14:28:00
-
义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分由个体经济扩大到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同时明确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实行联合经营。第四阶段,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之前。十四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2009.02.18 14:28:00
-
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我省已初步形成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多元市场主体、多种经济构成、多样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新格局。
精品生产成效显著。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目标,通过组织实施...
2009.03.07 15:31:00
-
济改革,应该是用社会主义制度来制约和规范市场经济,而不是用市场经济来改变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我们不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不把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问题,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来考察,就不会得其要领。(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2009.03.09 15:38:00
-
介营销队伍建设,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机制、统计体系;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落实各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市场化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加入、产业化整合,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优化...
2009.04.02 13:09:00
-
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方式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提出了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复合型经济,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施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
2009.04.22 15:12:00
-
另外,这里提示应该注意一个明显的事实: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多年来保持的高速增长始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为微观基础而实现的。这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中,特别在原苏、东国家“转轨”经历的反衬下,是一个让西方思想界也觉...
2009.04.27 09:30:00
-
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十四大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这里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是很关键的。如果公有制比重过低,那么国家的宏观计划调控的实施难度就大了。
现在国有央企已经成为...
2009.04.27 10:04:00
-
全过程来制订环境经济政策,所谓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大环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信贷、贸易这些多种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
第四个方面就是走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开始的一些新的探索,我们制订发布了指导地方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的意见,编...
2009.06.22 10:18:00
-
在计划经济时期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所削弱。过去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化基层党组织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基层多种经济组织、多种社会组织、多种利益主体的国情。一些农村和社区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老化、教条化,形式主义严重,忙于应付上级布置...
2009.07.28 1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