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70条,用时0.06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创新包括: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
    2009.02.18 14:28:00
  2. 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已有50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政权之下。所以,清朝的统一,实属空前。它发展了‘大一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突破了历代‘内诸夏外夷狄’的传统观念,从康熙时放弃修长城,这就破除了2000年的限隔,使得‘中外一家’成为现...
    2009.03.09 13:20:00
  3. 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人伦情感开始变得苍白无力。   二是“共时态边际人”效应下的家庭伦理交融。经济的全球化打破了儒家伦理的“大一统”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曾经必须处于两种文化接壤处才可形成的 “共时态边际人”,已经不需要地理迁徙就可同时受到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两...
    2009.04.02 13:14:00
  4. 是中华民族亘贯古今、最具活力的法律传统。据考证,周礼地官中即有“调人”之设,“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地官.调人》);秦汉大一统以后,皇权不下县,地方治安、微罪处罚、民事争执等,大都由地方自治或“调处”解决[v]。此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给调解以极大的关注,将...
    2009.04.09 13:58:00
  5. 实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历史上不断地分分合合。分则弱、合则强。在历史上,尽管中国社会分合无定,但是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却愈加强化,最终凝结成为中华民族心理底层的、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今天的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
    2009.04.09 14:21:00
  6. 之际由王朝更替所提出的“敬德保民”问题,战国时代由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置民之产”问题,秦统一中国后所探讨的分封制利弊存废问题,汉代由大一统国家各方利益关系所争议的盐铁官营问题等,都属于后一类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空前大变局则提出了更多的这类问题,如中西古今文化...
    2009.05.04 11:04:00
  7. 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中国的现代农业绝不是欧美化的现代农业。否则,我们的基本经营制度就无法坚持,根基就会动摇。   3.根深蒂固的“大一统”与“军事化”的思想误区。自秦朝统一中国以后,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一统”制度,并使古代中...
    2009.05.07 14:09:00
  8. :在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以江南商品经济的迅速上升,打破了汉代北部中国商品经济水平远远高于江南所呈现出的一枝独秀的格局,以致到大一统的隋唐,南北商品经济的形势完全被颠倒过来,与当时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完全同步,由此可以推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直线上升、发展,是促使经济重...
    2009.06.19 11:18:00
  9. 一天下为根本的。因此《管子》从整体上看,不属于稷下道家或黄老学派。同时,《管子》也不属杂家。《管子》的上述学术宗旨与杂家为未来封建大一统的“王治”服务的学术宗旨是不同的。再者“杂家”一词和“儒”、“墨”、“道”、“法”等其他各家出现的时代不同。“儒”、“墨”、“道...
    2009.07.23 16:10:00
  10.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就很难想象西方国家的政权架构和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同样,我国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以及“和合”哲学理念的影响,而且是在中国近代以来无数次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终于把世界上一党制和多党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吸收过来...
    2009.08.06 11:2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